《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时间: 2025-01-06 08:23:51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蚕虫快要老去,麦子也开始泛黄,前山后山在雨中波涛起伏。农夫停下了农活,女人放下了筐子,而白衣的仙人在高堂之上恬静自若。

注释:

  • :指蚕虫,养蚕的农田。
  • 欲老:快要老去,形容蚕虫的生长周期接近尾声。
  • 麦半黄:小麦已经成熟一半,颜色开始变黄。
  • 辍耒:停止耕作,辍是放弃,耒是农具。
  • 废筐:放下筐子,指女性在田间的劳作。
  • 白衣仙人:指道教或佛教中的高人,寓意超然脱俗。

典故解析:

  • 白衣仙人:常用来指代佛教的观音菩萨,象征慈悲和超然的境界。
  • 高堂: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上层建筑或道教、佛教的道场,象征神圣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苏轼在游览天竺灵感观音院时,因天气的影响而感受到农田的艰辛与自然的宁静。诗人在此时此地,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中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农民的辛劳与高人超然的境界。诗的开头以“蚕欲老,麦半黄”描绘了农田的景象,展现了夏季的农忙与丰收的希望,却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农夫和女农的劳作都因雨而停,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白衣仙人在高堂”则引入了超然的意象,诗人通过对比农民的繁忙与白衣仙人的闲适,表现了人间与天界的差距,暗示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整体上,诗歌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蚕欲老,麦半黄”:呈现了农田的现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周期。
    • “前山后山雨浪浪”:描绘了雨势汹涌的景象,增强了自然气息。
    • “农夫辍耒女废筐”:表达了农民因雨而停工的无奈,反映农民的辛劳与生活的艰辛。
    • “白衣仙人在高堂”:引入了超脱的意象,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山后山”与“辍耒女废筐”形成了对比,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自然现象如“雨浪浪”被赋予了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农田生活的描绘与高人境界的对比,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世间辛苦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勤劳与生命的周期。
  •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滋润。
  • 白衣仙人:象征着超然与宁静,代表了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衣仙人”最可能指的是哪个宗教人物? A. 孔子
    B. 观音菩萨
    C. 老子
    D. 释迦牟尼

  2. “蚕欲老,麦半黄”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季节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3. 诗中“辍耒”指的是什么行为? A. 开始耕作
    B. 停止耕作
    C. 收获粮食
    D. 传授农技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农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表达了对天下大势与人间疾苦的深刻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通过宁静的意境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