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别子由至奉新作》

时间: 2025-01-06 08:25:54

双鹊先我来,飞上东轩背。

书随好梦到,人与佳节会。

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

却渡来时溪,断桥号浅濑。

茫茫暑天阔,蔼蔼孤城背。

青山眊矂中,落日凄凉外。

盛衰岂吾意,离合非所碍。

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别子由至奉新作

双鹊先我来,飞上东轩背。
书随好梦到,人与佳节会。
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
却渡来时溪,断桥号浅濑。
茫茫暑天阔,蔼蔼孤城背。
青山眊矂中,落日凄凉外。
盛衰岂吾意,离合非所碍。
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

白话文翻译

双鹊在我之前飞来,飞上了东边的轩窗背面。
书信伴随着美梦而来,人们在佳节相聚。
短暂的欢乐难以细细品味,回首往事已无踪影。
却渡过当时的小溪,断桥边传来浅浅的流水声。
茫茫的暑天宽阔无边,孤城的背影显得苍茫。
青山在朦胧中若隐若现,落日外的景色凄凉。
盛衰并非我所想,离别重聚也不在意。
那我该如何解开忧愁,似乎只剩下这一件大事。

注释

  • 双鹊:指的是双双的喜鹊,象征着好消息或欢乐。
  • 东轩:指东边的窗户或阳台,古代文人常常在此处吟诗作对。
  • 书随好梦到:书信随着美好的梦境而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一欢难把玩:短暂的欢乐难以细致品味。
  • 断桥:古代桥梁的一种,象征着断裂与分离。
  • 盛衰岂吾意:盛与衰并非我所能左右。
  • 粗了一事大:忧愁只能通过一件大事来解。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涉及了“离合”的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化,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苏轼在诗中表现出对友人子由的思念,寄托了对人事无常的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初别子由至奉新作》创作于苏轼与友人子由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惆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映射心中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用“双鹊先我来”引出思念之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消息。书信的到来与佳节的相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但接下来的“一欢难把玩”则显示出对短暂快乐的无奈。

诗中对断桥和小溪的描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离别的痛苦。随着“茫茫暑天阔,蔼蔼孤城背”的描绘,诗人的孤独感愈发强烈,尽管外界的景色依旧,但内心的空虚与失落却无法掩饰。

最后两句“盛衰岂吾意,离合非所碍”,显示了苏轼对人生盛衰、离合无常的淡然态度,与其说是对忧愁的解答,不如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豁达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鹊先我来,飞上东轩背:引入思念,双鹊象征喜庆。
  • 书随好梦到,人与佳节会:书信传递的消息与节日的相聚,营造温馨氛围。
  • 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短暂的欢乐让人无奈,往事已成空。
  • 却渡来时溪,断桥号浅濑:描绘自然景色,象征离别的痛苦。
  • 茫茫暑天阔,蔼蔼孤城背:孤独感愈发明显,外界的壮丽与内心的空虚形成对比。
  • 青山眊矂中,落日凄凉外:青山与落日的描绘,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 盛衰岂吾意,离合非所碍:对人生变化的淡然态度。
  • 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对忧愁的思考,表达出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
  • 对仗:如“盛衰”与“离合”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诗人在情感的细腻描绘中,展现出豁达的心态,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鹊:象征喜庆、团聚。
  • 书信:传递思念和情感的纽带。
  • 小溪、断桥:象征离别的痛苦与隔阂。
  • 青山、落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双鹊”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喜庆
    C. 忍耐
    D. 失落

  2. 诗中提到的“断桥”象征着什么? A. 团圆
    B. 隔阂
    C. 快乐
    D. 归途

  3. 苏轼在诗中对人生的态度是? A. 悲观
    B. 无所谓
    C. 绝望
    D. 轻松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表现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位诗人在对离别的感受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显豪放,苏轼则更为细腻。李白在《送友人》中,虽有离别之苦,但更多的是豪情壮志,而苏轼的《初别子由至奉新作》则充满了对人生变化的思考和淡然接受。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更多作品。
  • 《宋诗鉴赏辞典》:深入学习宋代诗人的风格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