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时间: 2025-01-19 19:54:51

飞伏终难见,空抟似老乌。

一身随变化,故国任丘墟。

簇簇花如血。

声声怨不枯。

春山情更好,何必夜相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鹃 飞伏终难见,空抟似老乌。 一身随变化,故国任丘墟。 簇簇花如血。声声怨不枯。 春山情更好,何必夜相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杜鹃鸟飞伏难觅,空自盘旋像老乌鸦。它一身随季节变化,而故国已成废墟。杜鹃花簇簇如血,声声哀怨永不枯竭。春天的山色情趣更佳,何必在夜晚相互呼唤。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伏: 指杜鹃鸟的飞行和栖息。
  • 空抟: 空自盘旋。
  • 老乌: 老乌鸦,比喻杜鹃鸟。
  • 丘墟: 废墟。
  • 簇簇: 形容花朵密集的样子。
  • 声声怨: 指杜鹃的叫声,常被认为带有哀怨之情。

典故解析:

  • 杜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哀怨和思乡之情,其叫声被认为是在呼唤故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此诗通过对杜鹃的描写,隐喻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国时所作,通过杜鹃这一象征性意象表达深沉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杜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变迁的无奈。诗中“飞伏终难见,空抟似老乌”描绘了杜鹃鸟难以寻觅的神秘和孤独,而“一身随变化,故国任丘墟”则隐喻了诗人对故国变迁的感慨。后两句“簇簇花如血。声声怨不枯。春山情更好,何必夜相呼”则通过杜鹃花的形象和叫声,进一步强化了哀怨和思乡的情感,同时以春山的美丽来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故国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伏终难见,空抟似老乌”:描绘杜鹃鸟难以寻觅,空自盘旋,像老乌鸦一样孤独。
  • “一身随变化,故国任丘墟”:杜鹃随季节变化,而故国已成废墟,隐喻变迁和失落。
  • “簇簇花如血。声声怨不枯”:杜鹃花如血般红艳,叫声充满哀怨,永不枯竭。
  • “春山情更好,何必夜相呼”:春天的山色更美,不必在夜晚相互呼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故国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空抟似老乌”将杜鹃比作老乌鸦,增强了孤独感。
  • 拟人:“声声怨不枯”赋予杜鹃叫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哀怨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杜鹃这一象征性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变迁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故国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鸟:象征哀怨和思乡。
  • 杜鹃花:如血般红艳,象征哀怨和激情。
  • 春山:象征美好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空抟似老乌”中的“空抟”是什么意思? A. 空自盘旋 B. 空自飞翔 C. 空自停留 D. 空自鸣叫
  2. 诗中“簇簇花如血”中的“簇簇”形容的是什么? A. 花朵密集 B. 花朵稀疏 C. 花朵鲜艳 D. 花朵凋谢
  3. 诗中“声声怨不枯”中的“声声怨”指的是什么? A. 杜鹃的叫声 B. 杜鹃花的颜色 C. 杜鹃的飞行 D. 杜鹃的栖息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杜鹃》:同样以杜鹃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杜鹃》与杜甫的《杜鹃》:两者都以杜鹃为题材,但张舜民的诗更多表达了变迁和无奈,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