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午二月桃方盛开雪积其上光辉红润不可形状
作者: 吴儆 〔宋代〕
粲粲乘鸾万玉妃,肯将红艳斗光辉。
只应侍宴瑶池罢,犹带天边醉色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场景,花瓣如同乘着鸾鸟的万千美妃一般娇艳动人,难以形容其光彩夺目的美丽。诗人想象若在瑶池宴会上,桃花的红艳与天边的醉人色彩交相辉映,即便离开宴会,依然将那醉人的色彩带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粲粲:形容光彩照人,鲜艳夺目。
- 乘鸾:乘坐神鸟鸾,象征高贵与美丽。
- 万玉妃:比喻众多的美丽女性,形容桃花的娇美。
- 红艳:鲜艳的红色,形容桃花的颜色。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形容神仙聚会的场所。
- 醉色:指醉人的色彩,这里暗指桃花的美丽。
典故解析:
- 瑶池: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瑶池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丽和神秘的仙境。诗中提到瑶池宴会,暗示了桃花的美丽如同仙女般超凡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的春季,正值桃花盛开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壬午二月桃方盛开雪积其上光辉红润不可形状》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诗中“粲粲乘鸾万玉妃”一句,形象地将桃花与美丽的女子相提并论,传达了桃花的娇艳动人,仿佛是仙女乘鸾而来。这种比喻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提升了桃花的地位,仿佛是自然界中的绝世佳人。
诗人进一步想象这种美丽在瑶池的宴会上绽放,形成了一个梦幻的场景。这里的“红艳斗光辉”映射出桃花与周围景物的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丽的氛围。在“犹带天边醉色归”的句子中,诗人流露出对美的留恋与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使人仿佛置身于桃花盛开的春天,感受到那种令人陶醉的美丽。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粲粲乘鸾万玉妃:形容桃花如同乘坐神鸟的美女,鲜艳而光彩夺目。
- 肯将红艳斗光辉:桃花的红色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宛如与其他花卉争辉。
- 只应侍宴瑶池罢:想象桃花如同仙女般出现在瑶池的宴会上。
- 犹带天边醉色归:即使离开宴会,桃花的美丽依然让人陶醉,带着醉人的色彩回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赋予桃花以人的特征,展现其娇艳欲滴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丽、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雪:通常象征纯洁,但此处暗示桃花盛开时的对比。
- 红艳:象征热情与活力,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 瑶池:象征仙境,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粲粲”是形容什么的?
- A. 光彩照人
- B. 颜色深沉
- C. 形状奇特
-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美丽的仙境
- C. 凶险的地方
-
诗人通过桃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失望
- B. 对美的向往
- C.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桃花源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吴儆的《壬午二月桃方盛开》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但李白更强调酒与豪情,而吴儆则着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