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阴雨呈南舍》
时间: 2024-12-29 18:1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薄轻寒作许阴,村村花柳为谁新。良辰欣见百五日,冠者仍余五六人。冷雨凄风连午夜,飞花流水一年春。窥园未阻江东兴,陌上应多翠黛颦。
白话文翻译
轻薄的寒意似乎在阴云中徘徊,村庄的花柳在为谁而绽放新颜。良辰美景,正值清明节,然而戴冠的人依然寥寥无几。冷雨凄风伴随着漫漫夜色,飞舞的花瓣与流水交融,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年。窥探园中景象并未阻挡江东的兴致,路旁应该有许多翠绿的黛色眉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薄薄:形容轻薄,薄的意思。
- 轻寒:轻微的寒气。
- 花柳:花和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良辰:好的时光,特指清明节。
- 冠者:戴着帽子的人,通常指有身份的人。
- 冷雨:指天气寒冷的雨水。
- 飞花流水:形容春天的景象,花瓣随风飘落,水流潺潺。
- 江东兴: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兴指兴致、情趣。
- 翠黛颦:翠绿的眉毛,形容女子的美丽。
典故解析:
-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初,祭祖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充满生机。
- 江东:历史上著名的地理概念,指东吴地区,象征繁荣和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诗人可能在农田或乡村游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人们的活动。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踏青游玩的时节,诗人以此为背景,抒发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明阴雨呈南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开头的“薄薄轻寒作许阴”引入了阴雨绵绵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村村花柳为谁新”则通过对花柳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又隐含着对人事的思考,似乎在问:这些美丽的景色究竟为谁而生?
在“良辰欣见百五日”中,诗人提到清明节的时光,虽是良辰美景,但“冠者仍余五六人”,道出了人们在这个节日中的孤独与寂寞。冷雨和凄风的描写,再次加深了这种氛围,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辜负美好的春光。最后两句,“窥园未阻江东兴,陌上应多翠黛颦”,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尽管环境冷清,但仍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薄轻寒作许阴:描写初春的天气,感受到一丝丝寒意。
- 村村花柳为谁新:花开柳绿,生机勃勃,却不知是为谁而盛放。
- 良辰欣见百五日:提到清明节,表示对时光的珍惜。
- 冠者仍余五六人:在这个节日里,参与的人数寥寥,反映出孤独感。
- 冷雨凄风连午夜:描绘了阴冷的天气,增加了诗的悲凉感。
- 飞花流水一年春:春天的美景流逝,感叹时光匆匆。
- 窥园未阻江东兴:尽管天气阴冷,依然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 陌上应多翠黛颦:暗示路旁应有美丽的女子,充满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柳比作生机,展现自然的美丽。
- 拟人:花柳被赋予人性,表现出其与人之间的关系。
- 对仗:全诗的句式较为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情感。诗人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观察,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象征孤独与思索。
- 花柳:象征生机与希望。
- 良辰:象征珍惜的时光。
- 雨风:象征人生的困扰与艰辛。
- 飞花流水:象征生命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 翠黛:象征美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指哪一天?
- A. 春节
- B. 清明节
- C. 端午节
- D. 中秋节
-
“薄薄轻寒作许阴”中的“阴”指的是什么?
- A. 阳光
- B. 阴雨天气
- C. 夜晚
- D. 春天
-
诗中提到的“冠者”指的是?
- A. 农民
- B. 有身份的人
- C. 女子
- D. 小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吴儆的《清明阴雨呈南舍》和杜甫的《春望》,吴儆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命运,表现出更为沉重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元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