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
时间: 2025-01-06 10:0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楼吟
作者: 左锡璇〔清代〕
紫陌花熏,青芜草软,转瞬好春将半。
燕歌悲远别,望京洛离愁如茧。
关山迢递,但脉脉此情,怎生消遣。
长天远。
雁沉书杳,画栏凭遍。
目断。
烽火连天,认白门杨柳,乱丝空绾。
荒烟迷宿草,碧燐舞夜随风转。
长江如练。
叹六代繁华,风流云散。
愁难展。
那堪明月,照来孤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然而却夹杂着离别的忧伤。诗人看到花草繁盛,却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燕子在远处歌唱,却让人想起哀伤的别离。诗中表达了对遥远关山的思念和情感的无奈,长空无尽,书信无音,身边的景致却显得如此孤寂。烽火连天的年代,往日的繁华已成过去,心中的愁苦难以言表。明月照耀着孤独的小馆,愈发显得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紫陌:指繁花似锦的道路。
- 青芜:指青翠的草地。
- 燕歌:指燕子的歌声。
- 脉脉:形容含情脉脉,深情款款。
- 烽火:指战乱的信号,象征动荡不安的时代。
典故解析
- 六代繁华:指中国历史上六个朝代的盛世景象,表现了对历史繁华的怀念和惋惜。
- 白门杨柳:可能指的是白门之地的杨柳,寓意离别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锡璇,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其诗歌常以抒情见长,善于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刻创作,当时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但也因离别而感到忧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翠楼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中“紫陌花熏,青芜草软”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接下来的“燕歌悲远别”则引入了离别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更是令人沉思,提到“六代繁华,风流云散”,不仅是对历史的感叹,也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无常。最后,明月照耀着孤馆,意象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凄凉,诗人似乎在呼唤着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陌花熏:描绘春日的繁花似锦,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青芜草软:草地柔软,暗示春天的生机。
- 转瞬好春将半:春天美好而转瞬即逝,反映时间的无情。
- 燕歌悲远别:燕子的歌声带来别离的哀愁。
- 望京洛离愁如茧:眺望京洛,愁苦如同缠绕的茧,无法挣脱。
- 关山迢递,但脉脉此情,怎生消遣:远方的关山遥远,只有深情在心,却无处发泄。
- 长天远:广阔的天空,象征无尽的思念。
- 雁沉书杳:雁群飞去,书信无音,象征着离别的孤独。
- 画栏凭遍:依靠在画栏上,流连忘返。
- 目断:目光所及之处,已无踪影。
- 烽火连天:战火四起,暗示动荡的历史。
- 认白门杨柳,乱丝空绾:白门的杨柳,象征离愁。
- 荒烟迷宿草,碧燐舞夜随风转:荒凉的烟雾与舞动的夜光,反映孤独与悲伤。
- 长江如练:长江波光粼粼,象征时间的流逝。
- 叹六代繁华,风流云散:对历史繁华的感慨,已成过往。
- 愁难展:愁苦无法展现,情感的压抑。
- 那堪明月,照来孤馆:明月照在孤独的住所,愈发显得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如茧”,将愁苦比作缠绕的茧,形象生动。
- 对仗:如“燕歌悲远别,望京洛离愁”,构成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碧燐舞夜随风转”,将夜光拟人化,渲染了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美好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繁华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个人情感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
- 燕子:代表离别与思念。
- 长江:象征时间与历史的流逝。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乡。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愁苦交织,体现出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无奈;长江流淌不息,象征着历史的不可逆转;明月照孤馆,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提升到一种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紫陌花熏”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繁花
- C. 冬天的雪景
-
“雁沉书杳”中的“书杳”指的是什么?
- A. 信件无音
- B. 书籍的迷失
- C. 书信的丰盛
-
诗人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无聊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孤独与思乡。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月光照在床前,诗人感受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在左锡璇的《翠楼吟》中,明月则照耀着孤馆,展现的是孤独与历史的沉重感。两者都运用了月亮的意象,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