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
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
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白话文翻译:
站在窗前看着秋雨,凉意透过夏衣清晰可感。
远望鸟儿频频消失在水面,片刻间云朵又轻轻飘动。
池塘里的浮萍在雨中开放又合拢,山间的树叶随风摇动发出鸣响。
身为楚地的客人,独自坐在秋江上,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
注释:
- 凭轩:站在窗前。
- 凉入暑衣清:凉意透过夏天的衣服,感到清凉。
- 极目鸟频没:远望时,鸟儿频繁消失在水中。
- 片时云复轻:片刻之间,云彩又轻轻飘动。
- 沼萍开更敛:池塘中的浮萍在雨中绽放后又合拢。
- 楚客:楚地的客人,指诗人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号青雀山人,晚唐著名诗人和词人,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他的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细雨》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心境的沉淀期。诗中描绘的秋雨和自然景象,映射出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细雨》是一首描绘秋雨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雨的清冷与自然的生机,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开篇“凭轩望秋雨”,即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的氛围,凉意渗透到身上,仿佛在提醒读者秋天的来临。接下来的景象描写,鸟儿在水面下沉,云朵轻轻浮动,生动描绘了秋雨带来的变化。
诗中的“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浮萍的开放与合拢,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变迁,而山叶的摇动则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呼应。最后一句“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将个人情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诗人身为楚地的客人,面对秋雨,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乡愁。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温庭筠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凭轩望秋雨:站在窗前,望着秋天的雨,暗示一种宁静与孤独。
- 凉入暑衣清:感受到凉意,体现出季节的变化。
- 极目鸟频没:远望时,鸟儿在水中消失,象征着对生活的思考。
- 片时云复轻:云彩的轻盈变化,增添了诗的动感。
- 沼萍开更敛:浮萍的状态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山叶动还鸣:山间叶子的摇动,表现出自然的声音。
- 楚客秋江上:身为楚地的游子,反映出诗人的身世之感。
- 萧萧故国情: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且强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云、浮萍等自然景象比作人的情感波动。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 对仗:如“鸟频没”“云复轻”,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在秋雨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主题深刻而富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孤独与思念,秋天的雨帮助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鸟:象征自由与归属,鸟儿的消失暗示对故乡的失落感。
- 浮萍:生命的脆弱与变化,表现了人对生活的感悟。
- 山叶:自然的声音,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楚客”指的是哪一地区的客人?
- A. 齐国
- B. 楚国
- C. 燕国
- D. 韩国
-
填空题:诗人通过“极目鸟频没”表达了对___的思考。
-
判断题:诗中“沼萍开更敛”描绘了生机与希望的景象。 (对 / 错)
答案:
- B. 楚国
- 生活
- 错(它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白在描绘自然时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白更显豪放,而温庭筠则细腻柔和。
- 杜甫的作品常关注社会现实,而温庭筠则更多展现个人情感,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