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头寺送宋希元》
时间: 2024-09-19 21:54: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
人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三年不顾东邻女,二顷方求负郭田。
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斸龙泉。
白话文翻译:
今年我们相聚一场,送别南台时我心中黯然。
夜里人们还在唱着金缕曲,今后可别忘了角弓篇。
三年未曾顾念东邻的女子,二顷田地才开始寻求。
我想要归去休息,你却还未准备好,茂才会商议斸龙泉。
注释:
- 倾盖:指车盖相倾,形容相伴而行的场景,意为朋友之间的亲密。
- 南台:地名,诗中指离别的地方。
- 黯然:心情忧郁、沉重。
- 金缕曲:金缕曲是古代一种流行的歌曲,代表欢快的歌声。
- 角弓篇:指《角弓》这首诗,表达了不能忘怀的情感。
- 东邻女:指邻居家的女子,表达对往事的惋惜。
- 二顷:指二顷田地,强调对土地的渴望。
- 负郭田:指在城郭外的田地,隐喻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 茂:指茂才,可能是指朋友或弟子。
- 斸龙泉:斸是削或劈的意思,龙泉是指一种名贵的水源,象征着高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风,也有婉约细腻之情。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社会现实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台头寺送宋希元》写于苏轼与友人分别之际,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慨。这首诗是在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特定时刻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未来的期许。开头两句“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通过“倾盖”这一形象,展现了与朋友相伴的温馨时光,然而随着离别的到来,心中不免生出一丝黯然的惆怅。接下来的句子“人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不仅回忆起曾经的欢歌笑语,亦提醒友人不要忘记过往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悲伤。
第三联则转向个人的思考,提及“三年不顾东邻女”,反映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二顷方求负郭田”,暗示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规划。最后一句“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斸龙泉”,展现了苏轼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却又因现实因素而无法实现,反映了他在复杂人生中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层层递进,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人生的深思,是苏轼诗歌中一篇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从倾盖只今年:
- 朋友相伴,形影不离,暗示友情的珍贵。
-
送别南台便黯然:
- 离别时光的沉重与忧伤,情感的转折。
-
人夜更歌金缕曲:
- 在欢快的歌声中,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他时莫忘角弓篇:
- 提醒友人珍重往事,表达对友情的期许。
-
三年不顾东邻女:
- 反映对往事的惋惜与对生活变迁的感叹。
-
二顷方求负郭田:
- 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隐喻对未来的规划。
-
我欲归休君未可:
-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
茂先方议斸龙泉:
- 体现出与友人共同追寻理想生活的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倾盖”比喻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情感的层层递进,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深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通过回忆往事与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倾盖:象征亲密与友谊。
- 南台:离别之地,象征人生的转折点。
- 金缕曲:象征快乐的时光与青春的美好。
- 角弓篇:象征记忆与情感的寄托。
- 东邻女:象征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郭田:象征安定的生活与理想。
- 龙泉:象征高洁的追求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缕曲”代表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首歌
- C) 一种舞蹈
-
“我欲归休君未可”中“归休”指的是什么?
- A) 归家休息
- B) 归隐生活
- C) 回到过去
-
诗中提到的“东邻女”象征着什么?
- A) 朋友
- B) 失去的青春
- C) 逝去的爱情
答案:
- B) 一首歌
- B) 归隐生活
- C) 逝去的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离别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庐山谣》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两者均展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但苏轼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