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白话文翻译
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晴朗,我乘小船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改走山路。山路上绿荫依旧,和来时一样,只是多了几声黄鹂的鸣叫。
注释
- 梅子黄时:指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在农历五月。
- 日日晴:连续多日天气晴朗。
-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了小溪的尽头。
- 却山行:改走山路。
- 绿阴不减:山路上绿荫依旧,和来时一样。
- 添得黄鹂四五声:多了几声黄鹂的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梅子黄时的晴朗日子里,乘船至小溪尽头后改走山路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梅子黄时的晴朗日子里的旅行经历。首句“梅子黄时日日晴”,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天气,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明朗的背景。次句“小溪泛尽却山行”,通过“泛尽”和“却”字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诗人从水路转向陆路的转变,增加了诗的动态感。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通过对绿荫和黄鹂鸣叫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山路的宁静和生机,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时间和天气,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明朗的背景。
- 小溪泛尽却山行:通过“泛尽”和“却”字的运用,表达了诗人从水路转向陆路的转变。
- 绿阴不减来时路:通过对绿荫的描写,强化了山路的宁静和生机。
- 添得黄鹂四五声:通过对黄鹂鸣叫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动态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泛尽”和“却”字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旅行方式的转变。
- 拟人:“添得黄鹂四五声”中的“添得”赋予了黄鹂鸣叫以人的行为,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子黄时:象征着成熟和丰收的季节。
- 日日晴:象征着明朗和美好的天气。
- 小溪泛尽:象征着旅行的开始和转变。
- 绿阴:象征着宁静和生机。
- 黄鹂四五声: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梅子黄时”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人从水路转向陆路的转变是通过哪句诗表达的? A. 梅子黄时日日晴 B. 小溪泛尽却山行 C. 绿阴不减来时路 D. 添得黄鹂四五声
-
诗中“添得黄鹂四五声”中的“添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美景。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曾几《三衢道中》: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