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元夜》
时间: 2025-01-17 10:06:2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虞美人 元夜
作者: 左锡璇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去年花下同吟玩。夜月春风院。
绮罗香里暗尘轻。谱得新词綵笔共题灯。
而今花月妍如故。人向天涯去。
无聊懒倚曲阑干。却下帘儿怕见月团圆。
白话文翻译:
去年在花下我们一起吟诗作乐,夜晚的月亮和春风在庭院中轻轻飘荡。
在华丽的罗绸和香气中,微尘轻扬,我们谱写的新词在彩笔下共题灯谜。
而今花和月依然如故,但人已身处天涯。
无聊的我懒懒地倚着曲阑干,禁不住拉下帘子,怕再见到那团圆的明月。
注释:
- “绮罗香里”: 绮罗指华丽的绸缎,形容环境的华美与香气。
- “暗尘轻”: 微微的尘埃在香气中轻轻浮动。
- “谱得新词”: 指创作新的诗词。
- “曲阑干”: 指庭院的栏杆。
- “怕见月团圆”: 因为月圆象征团聚,但人已分离,故不愿再见。
典故解析:
元夜,即元宵节,古代人们在这一天赏花灯、猜灯谜,象征团圆和喜庆。诗中提及的“花月”也暗指花好月圆的美好意境,但作者却因思念而感到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锡璇是清代的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作品多涉及情感、自然等主题,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元宵节的夜晚写成,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孤独的反差。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元夜》通过对比去年与今朝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孤独。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元宵夜景,花下吟诗、月下欢笑,令人向往。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天涯,失去了昔日的欢愉。
诗中“而今花月妍如故”的句子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美好事物的恒常,但“人向天涯去”却令人感到深切的失落。诗的最后一句“却下帘儿怕见月团圆”,则是对团圆的恐惧,表现出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复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花月的美好与人离去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构建出一种唯美而又哀伤的气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花下同吟玩”: 回忆去年元宵,和友人一起在花下吟诗作乐。
- “夜月春风院”: 描绘那时的夜晚,月光与春风交织,环境宁静美好。
- “绮罗香里暗尘轻”: 细腻地描绘出绮丽的环境中,轻柔的尘埃在香气中飘动。
- “谱得新词綵笔共题灯”: 友人们一起创作新词,热闹而欢快。
- “而今花月妍如故”: 美好的花月依旧存在,但人已不在。
- “人向天涯去”: 感叹自己已身处他乡,孤身一人。
- “无聊懒倚曲阑干”: 在孤独中无所事事,懒懒地倚靠着栏杆。
- “却下帘儿怕见月团圆”: 因思念而不愿再见那象征团圆的明月。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去年”和“而今”的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
- 意象: 花、月、春风等意象象征着美好与团圆,而“天涯”、“帘儿”等意象则引发孤独感。
- 反复: “怕见月团圆”反复强调了对团圆的恐惧和对失去的伤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孤独的对比,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无奈,深刻而富有情感。
意象分析:
- 花: 象征美好与青春,代表着温暖的回忆。
- 月: 象征团圆与思念,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情感。
- 春风: 象征生命与希望,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
“人向天涯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希望
B. 孤独与离别
C. 聚会与欢笑 -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展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月亮的感慨与情感。
诗词对比:
- 左锡璇《虞美人 元夜》与李白《月下独酌》: 两首诗都涉及月亮与孤独的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过去的怀念,而后者则展现了酒后对月的豪情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提供左锡璇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古典诗词赏析》: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关古代诗歌的发展与风格演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