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法源寺东王子卿丈曹玉水》

时间: 2025-01-01 15:23:51

寻幽重访招提境。

我与僧俱静。

画阑环护翠重重。

打破春阴花外一声钟。

芳飔无力缠莎碧。

怕见韩陵石。

韶华容易去堂堂。

真悔来迟开过紫丁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幽重访招提境。我与僧俱静。画阑环护翠重重。打破春阴花外一声钟。芳飔无力缠莎碧。怕见韩陵石。韶华容易去堂堂。真悔来迟开过紫丁香。

白话文翻译

我再次来到这幽静的招提寺,寺中僧人和我都保持着宁静。画廊环绕着青翠的重重山影,打破春天阴霭的,只有花外传来一声钟响。香风轻柔却无力,轻轻缠绕着碧绿的草地。我害怕再见到那韩陵的石碑,时间的流逝让人心痛,我真后悔来得太晚,错过了那紫丁香的盛开。

注释

  •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
  • 招提境:招提,指寺庙的地方,境是环境、境界。
  • 画阑:画廊,指装饰性栏杆。
  • 芳飔:芳香的风。
  • 莎碧:指草地,莎是草的一种。
  • 韩陵石:传说中的韩陵,可能是指某种历史遗迹或象征。
  • 韶华:美好的时光。
  • 紫丁香:一种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祥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出幽静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体现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张祥河重访法源寺的过程中,这里是一个充满宁静与美好回忆的地方。诗人在此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通过对法源寺的重访,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考。开篇“寻幽重访招提境”一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空间,诗人与僧共同静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淡泊。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画阑环护、春阴、花外一声钟,构成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春日景象,音响与景色相融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然而,随着“芳飔无力缠莎碧”的出现,诗人又将视角转向内心的感受,香风轻柔却显得无力,似乎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惋惜。诗中提到的“韩陵石”,更是添加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使得诗人在自然与历史之间感到迷茫与失落。最后两句“韶华容易去堂堂,真悔来迟开过紫丁香”,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错失,情感真挚而深刻。

整首诗在宁静中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敏感与珍惜,读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寻幽重访招提境:我再次寻找幽静的地方,重返招提寺。
  2. 我与僧俱静:我与僧人一同保持宁静。
  3. 画阑环护翠重重:画廊环绕着翠绿的重重山影。
  4. 打破春阴花外一声钟:春天的阴霭被花外传来的钟声打破。
  5. 芳飔无力缠莎碧:芳香的风轻柔却无力地缠绕着碧绿的草地。
  6. 怕见韩陵石:我害怕看到韩陵的石碑(象征着过去的记忆)。
  7. 韶华容易去堂堂:美好的时光容易流逝,令人感到痛心。
  8. 真悔来迟开过紫丁香:我真的后悔来得太晚,错过了紫丁香的盛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和内心感受结合,例如“芳飔无力”描绘了轻柔的春风和内心的无奈。
  • 对仗:如“我与僧俱静”与“芳飔无力”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意象交融: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寺庙景象,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招提寺:象征着宁静与修身养性的场所。
  • 画阑:代表着美好事物的保护与环绕。
  • 紫丁香: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寺庙的宁静? A. 我与僧俱静
    B. 打破春阴花外一声钟
    C. 真悔来迟开过紫丁香

  2. “芳飔无力缠莎碧”中的“芳飔”指的是什么? A. 风
    B. 花
    C. 草

  3. 诗中提到的“韩陵石”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过去的记忆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张祥河与王维的作品,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二者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的珍惜。但张祥河的作品更为直白,强调对失去的悔恨,而王维则显得更加恬淡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