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游
作者: 张镃 〔宋代〕
晓日晴岗路未分,
昔年钟磬隔林闻。
龙归古洞千岩雨,
人卧空山半榻云。
异草灵苗交晚翠,
野兰芳芷杂秋芬。
何时得似山中鹤,
脱却鸡群友鹿群。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山岗的道路尚未分开,
往年寺院的钟声在林间隐隐传来。
龙归入古洞,千山万壑在雨中朦胧,
人卧于空旷的山中,半靠在云雾之上。
各种异草灵苗交织着晚秋的翠绿,
野生的兰花和芳香的芷草混杂着秋天的芬芳。
什么时候我才能像山中的白鹤,
摆脱了鸡群和鹿群的束缚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日:清晨的太阳。
- 晴岗:晴朗的山岗。
- 钟磬:寺院的钟声和磬声,指佛教寺庙的声音。
- 龙归古洞:形容龙回到古老的洞穴,象征归隐。
- 千岩雨:形容山中大雨滂沱,景象壮丽。
- 空山:形容山中无人,宁静。
- 异草灵苗:品种稀有的草和灵芝等植物。
- 野兰芳芷:野生的兰花和香芷草,指自然中的芳香植物。
- 鸡群友鹿群:指与世俗的事物为伍,感到受限。
典故解析:
- 山中鹤:象征高洁自适的隐逸生活,常出现在古诗中,用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希白,号放翁,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再游》创作于张镃对山水的再游之际,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社会纷扰的不满与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再游》以清晨的明媚阳光和宁静的山水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晓日晴岗”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晨景,既有自然的美,又透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接着,诗人回忆起往年在寺庙中听到的钟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怀念。
“龙归古洞千岩雨”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的雨景,象征着归隐与宁静的理想。而“人卧空山半榻云”则展现出一种自在安然的生活状态,与世无争,沉浸于自然之中。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异草灵苗”和“野兰芳芷”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秋天的气息,烘托出生命的芬芳与多样。
最后两句“何时得似山中鹤,脱却鸡群友鹿群”,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羁绊的反思,展现了他对高洁隐逸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日晴岗路未分:描绘清晨阳光照耀下的景象,道路尚未分开,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迷茫。
- 昔年钟磬隔林闻:回忆过去,寺庙的钟声在林中回响,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龙归古洞千岩雨:龙象征高洁,归入古洞,显示出山中的神秘与宁静。
- 人卧空山半榻云:人在空旷的山中,静卧于云雾之中,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自在。
- 异草灵苗交晚翠:描绘了各种珍稀植物交织在一起,显示出自然的多姿多彩。
- 野兰芳芷杂秋芬:自然中生长的野兰和芳芷,渗透着秋天的芳香,体现了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 何时得似山中鹤: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渴望像山中的白鹤一样无拘无束。
- 脱却鸡群友鹿群: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高洁的隐逸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比作高洁的隐士,强调其归隐的态度。
- 对仗:如“异草灵苗”与“野兰芳芷”,形成和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空山”、“云”、“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由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日: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龙:象征高洁、自由和归隐。
- 空山:象征宁静、孤独和与世隔绝。
- 异草灵苗:象征自然的丰富与多样。
- 野兰芳芷:象征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芬芳。
这些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日晴岗”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晨曦的美丽
- B. 暴风雨的到来
- C. 夜晚的宁静
- D. 秋天的凋零
-
诗人渴望像“山中鹤”一样的生活,是指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渴望自由与隐逸
- C. 追求名利
- D. 习惯于社交
-
诗中提到的“钟磬”指的是什么?
- A. 佛教寺庙的声音
- B. 市场的喧闹
- C. 自然的声音
- D. 战争的号角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张镃的《再游》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张镃则更侧重于个人对自由的渴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