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月夜闻箫》
时间: 2025-01-07 22:5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月夜闻箫
作者: 周星誉 〔清代〕
苔阴露气濛濛地。
人影和花腻。
久抛旧事不思量。
为甚今宵心上恁凄凉。
红箫一曲风帘底。
吹得春魂起。
莫教容易说回肠。
月也被他愁作酒般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苔藓阴影中,露气弥漫,模糊不清。人影与花朵交织在一起。久已抛弃的往事如今却不再思量,怎料今宵心中却如此凄凉。红色的箫声在风帘底下悠扬,唤醒了春天的灵魂。不要轻易说出内心的柔情,连月光也因愁苦而变得如酒般泛黄。
注释
字词注释:
- 苔阴: 苔藓的阴影。
- 濛濛: 形容雾气、露气弥漫的样子。
- 腻: 形容花朵的鲜艳和娇美。
- 回肠: 指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
- 愁作酒般黄: 形容月光因愁苦而显得微黄。
典故解析:
“红箫”可能指的是古代乐器,常用于表达柔情与思念的情感;“春魂”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和活力,诗中用其来表现诗人对过往情感的唤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星誉,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月夜,诗人或许是在一次月下独自聆听箫声时,感怀往事,因而写出此诗。诗中反映了对往事的思考与对情感的渴望,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凄凉。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月夜与箫声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通过“苔阴露气濛濛地”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孤独的美感。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回忆起往事,心中凄凉的情绪愈发明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红箫一曲风帘底”一句,音乐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使得诗情画意更加生动,红箫的音色仿佛在唤醒春天的魂魄,象征着对青春与往事的追忆。然而,随之而来的“莫教容易说回肠”,则是一种对情感的压抑与克制,表达了对内心柔情的隐秘和难以言说的愁苦。
最后一句“月也被他愁作酒般黄”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月光因愁苦而变得微黄,暗示着因情而生的忧伤与无奈。整体而言,诗人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深刻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苔阴露气濛濛地: 描述夜晚阴暗潮湿的环境,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人影和花腻: 人影与花的交错,暗示诗人身处的环境美丽而又孤独。
- 久抛旧事不思量: 表达诗人曾经放下的往事,内心的平静。
- 为甚今宵心上恁凄凉: 反转情绪,今夜却感到极为凄凉,揭示内心的冲突。
- 红箫一曲风帘底: 引入音乐元素,增强了诗的氛围。
- 吹得春魂起: 音乐唤醒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 莫教容易说回肠: 告诫自己不要轻易表露内心的情感。
- 月也被他愁作酒般黄: 月光因愁苦而变得泛黄,象征诗人情感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也被他愁作酒般黄”,将月光与酒的色泽进行比较,生动形象。
- 拟人: “春魂起”,赋予春天灵魂,使得自然更具情感性。
- 对仗: 诗中存在较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思念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月夜中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压抑与挣扎。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音乐的结合,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阴: 象征着寂静与孤独。
- 露气: 代表清晨的生机与清新,但在此处更显得凄凉。
- 红箫: 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传递。
- 月光: 象征着思念与愁苦,常常与孤独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夜晚的氛围? A. 人影和花腻
B. 红箫一曲风帘底
C. 苔阴露气濛濛地
D. 月也被他愁作酒般黄 -
“春魂起”中的“春魂”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诗人的情感
C. 旧事的回忆
D. 孤独的心情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周星誉的《虞美人 月夜闻箫》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但李清照的诗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而周星誉则融合了音乐元素,展现出一种更为深沉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作品选》
以上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