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1-20 01:17:18

车中三观夕惕若,七岁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车中三观夕惕若,
七岁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
三普贯珠累累若。

白话文翻译:

在车中感受到三观的警醒,
像七岁小孩的灵动文字般闪耀。
再次忏悔如耳边的提醒,
三普的珍珠串成珠链般闪烁。

注释:

  • 车中:指在车上,可能隐喻人生旅途。
  • 三观: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夕惕:夕阳西下时的警觉。
  • 灵文:形容文字生动有力。
  • 忏摩:悔过自省,重申自己的过错。
  • 三普:可能指某种典籍或经典,具体背景需参考历史。
  • 贯珠:串联的珠子,象征着事物的连贯性与美好。

典故解析:

  • 三观:传统文化中,三观是一个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支柱。
  • 忏悔:反映了个人的自省与悔悟,往往与佛教文化中的忏悔结合。
  • 珠链:在古代文人中,珠子常象征着智慧与宝贵的思想,串联起来象征着思想的连续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佩弦,号孟倩,清代诗人、政治家,著名的改革派人物。其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常以自省和社会观察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作者通过自省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己亥杂诗其二十二》是龚自珍的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歌,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开篇“车中三观夕惕若”意指在行驶的人生旅途中,时刻保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警觉,暗示着作者对自我反思的重视。接下来的“七岁灵文电熠若”则以孩童的纯真与智慧,展现出一种对知识渴望的态度,体现了对灵性与智慧的追求。

“忏摩重起耳提若”表现出一种对过往错误的悔恨和深刻反思,强调了自我修行的重要性。在最后一句“三普贯珠累累若”中,珍珠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智慧的累积,也暗示着人生经验的珍贵与连续,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人生哲理的珍视。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哲思的美感,既有个人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的观察,展现了龚自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车中三观夕惕若:在车中,三观如夕阳般警觉,强调人生的警醒。
    • 七岁灵文电熠若:七岁孩童的智慧,形象地展现出灵动的思维。
    • 忏摩重起耳提若:再次忏悔,耳边的提醒表明自我反省的必要。
    • 三普贯珠累累若:珍珠般的知识与经验,象征着智慧的积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三观比作夕阳的警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自我反思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强调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保持警觉与求知的态度。

意象分析:

  • 三观:象征人生的基本信念。
  • 夕惕:警觉的状态,暗示对生活的思考。
  • 灵文:知识与智慧的象征,体现出对真理的追求。
  • 忏摩:内心的反省与悔悟。
  • 珠链:知识的累积与连续,象征着智慧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观”指的是哪三种观念?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生命观、道德观、艺术观
    C. 社会观、历史观、生态观

  2. “七岁灵文”中的“灵文”指的是什么? A. 动人的诗歌
    B. 生动的文字和智慧
    C. 古代文学作品

  3. 诗中“忏摩重起耳提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与失落
    B. 悔恨与反思
    C. 快乐与满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杜甫:两者均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但龚自珍更侧重于自我反省与哲学思考,而杜甫则更强调历史的沉重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全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