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其二 夏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八尺须龙一尺绡,初离凉枕印红潮。
自然香腻洗难消。
玳瑁帘垂留紫燕,珊瑚架倒戏金猫。
藕丝香里送鸾箫。
白话文翻译:
在高大的榕树下,搭起了凉棚,初次离开凉爽的枕头,脸上留下了红色的潮湿印迹。
自然的香味和油腻的感觉是难以消去的。
玳瑁制成的帘子垂下,留住了飞来的紫燕;珊瑚架子倒过来,戏弄着金色的猫儿。
在藕丝香气中,送来了悠扬的箫声。
注释:
- 八尺须龙:形容高大的榕树,或指搭建的凉棚。
- 一尺绡:指轻薄的绡布,常用于制作凉爽的帘子。
- 凉枕:形容夏天用的凉爽枕头。
- 红潮:形容因热而泛红的脸。
- 玳瑁帘:用玳瑁制作的帘子,象征着华贵。
- 紫燕:指燕子,常常与春夏时节的来临相关。
- 珊瑚架:用珊瑚材料制成的架子,常用于装饰或放置物品。
- 金猫:金色的猫,可能是指一种玩具或装饰品。
- 藕丝香:指莲藕的香气,夏季常见的气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尔堪,清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夏季,反映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中,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悟,是一种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 其二 夏》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季的独特美感。开篇的“八尺须龙一尺绡”描绘出一种凉爽的环境,给人以清新之感,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的清风和自然的气息。接着“初离凉枕印红潮”,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夏季的炎热与凉爽的对比,令人感受到沉浸在炎热中的无奈。
诗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让人耳目一新,“玳瑁帘垂留紫燕”描绘出夏日午后,燕子在屋檐下飞舞的动人景象,生动传达了生命的活力。而“珊瑚架倒戏金猫”则增添了一丝趣味,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玩乐。
最后一句“藕丝香里送鸾箫”,则将自然的香气与音乐的悠扬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夏季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生活乐趣的感悟与享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八尺须龙一尺绡”:描绘凉棚的高大与轻薄,营造出清凉感。
- “初离凉枕印红潮”:表现热天带来的不适,感受到从凉爽到炎热的转变。
- “自然香腻洗难消”:自然的香气和油腻感交织在一起,令人难以忘怀。
- “玳瑁帘垂留紫燕”:优雅的帘子与燕子的结合,展现出夏天的生动气息。
- “珊瑚架倒戏金猫”:生活中的趣味与玩乐,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藕丝香里送鸾箫”:自然香气与音乐的结合,营造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八尺须龙”比喻高大的榕树,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美感。
- 拟人:燕子和猫的描写,使得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夏季自然景物的热爱及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榕树:象征着生命力与繁茂的自然。
- 绡布:轻盈、柔软,代表着夏天的清凉与舒适。
- 紫燕:象征着春夏交替的生机。
- 珊瑚架:象征着华丽与玩乐,代表生活的多彩。
- 箫声:音乐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瞬间的享受。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八尺须龙”指的是什么?
- A. 榕树
- B. 狮子
- C. 龙
- “初离凉枕印红潮”中“红潮”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热的印记
- B. 花的颜色
- C. 水的波浪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秋天的景色
- B. 夏天的自然与生活
- C.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八尺须龙”指的是什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夏日景象与情感。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
诗词对比:
- 比较曹尔堪的《卜算子 其二 夏》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但前者更侧重于夏季的生动景象,后者则表现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