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引(别恨)》
时间: 2025-01-06 06:0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脚斜明,秋色半阴,人意凄楚。
飞云特地凝愁,做弄晚来微雨。
谁家别院,舞困几叶霜红,
西风送客闻砧杵。
鞭马出都门,正潮平洲渚。
无语。匆匆短棹,满载离愁,
片帆高举。京洛红尘,
因念几年羁旅。浅频轻笑,
旧时上二字从阳春白雪补风月逢迎,
别来谁画双眉妩。
回首一销凝,望归鸿容与。
白话文翻译:
太阳的光线斜斜地照射,秋天的景色半阴半晴,人的心情也显得凄楚。
飞云特意凝聚着愁绪,晚来的细雨调皮地作弄着。
哪家的小院中,几片霜红的树叶在舞动,
西风送走了客人,伴随着砧板敲打的声音。
马鞭一挥,走出城门,正值潮水平静的洲渚。
无言以对。匆匆划动短小的船桨,满载着离愁,
一片帆高高扬起。在京洛的红尘中,
因想念几年的羁旅而感伤。轻笑声频频,
旧日的情景在阳春白雪中补充了风月的欢愉,
别后谁又为我画过双眉妩媚。
回首往事,愁绪一散,望向归来的鸿雁,心中满是情意。
注释:
- 日脚斜明:太阳的光线倾斜,象征傍晚的时分。
- 秋色半阴:秋天的景色中带有阴霾,代表着忧伤的气氛。
- 飞云特地凝愁:云彩似乎特意凝聚着愁苦的情绪。
- 砧杵:指的是厨房中用来捣制食物的器具,象征家常的生活气息。
- 潮平洲渚:平静的潮水与洲渚,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场景。
- 京洛红尘:指的是繁华的都市生活,暗示着繁杂的人情世故。
典故解析:
“京洛”常用来指代古都洛阳,象征着繁华和繁杂的生活。这里提到的“阳春白雪”则是比喻高雅的文化和艺术,反映了诗人对于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懋,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其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离别之际,心中满是离愁别恨,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石州引(别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整首诗用秋天的景色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开头的“日脚斜明,秋色半阴”,便为全诗定下了忧伤的基调。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飞云”、“微雨”、“霜红”等,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苦,仿佛每一个意象都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
随着诗句推进,作者通过“鞭马出都门”的描写,表现出离开的匆忙和无奈。短短的船桨和高扬的帆,象征着作者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诗中“京洛红尘”的提及,展现了对都市繁华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以“望归鸿容与”结束,回首往昔,似有千言万语,却只化作一声叹息,令人唏嘘。
整个诗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谢懋深厚的诗歌造诣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 中间几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映出离别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 结尾部分则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形成情感的升华。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云特地凝愁”,形象地表达了愁苦的情绪。
- 拟人:如“做弄晚来微雨”,赋予自然界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愁别恨展开,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日脚斜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秋色半阴:秋天的色彩,隐喻着人生的凋零与失落。
- 霜红: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瞬间的易逝。
- 西风:象征着离别与变迁,传递着离愁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日脚斜明”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京洛红尘”代表什么?
- A. 乡村生活
- B. 繁华都市
- C. 自然风光
- D. 战争年代
-
诗中“无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惆怅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可以看到《石州引》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情感,而《登鹳雀楼》则表现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与写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