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分连寺树,迳掩隔墙苔。
破屋无僧住,深秋有客来。
号猿归秃树,饥鸟立香台。
恝永当年塔,阴云拨不开。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上,寺庙的树木相连,
小路被隔墙上的苔藓遮掩。
破旧的房子里没有僧人居住,
在深秋时节却有客人来访。
猿声哀号归到光秃的树上,
饥饿的鸟儿停在香炉台上。
恍惚间,往年耸立的塔,
在阴云的笼罩下无法拨开。
注释:
- 地分:这里指的是土地的分割,暗示着寺庙和自然环境的分隔。
- 连寺树:寺庙旁的树木相连,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景观。
- 迳掩:小路被遮掩,迳指小路,掩意为遮挡。
- 破屋无僧住:指破旧的居所没有僧人居住,表现出寺庙的冷清。
- 号猿:猿的叫声,传达出一种哀伤的情绪。
- 恝永:恍惚的感觉,转瞬即逝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人事的深刻思考,风格上兼具清新与沉郁。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深秋时节,借助寺庙的宁静与荒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林寺》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寺庙场景,展现了深秋的孤寂与凄凉。全诗共四联,分别描绘了环境、人物和情感。开篇以“地分连寺树,迳掩隔墙苔”引入,描绘了寺庙的环境,树木和苔藓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蚀。接着“破屋无僧住,深秋有客来”,对比了荒凉的寺庙与偶尔来访的客人,暗示人们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接下来的“号猿归秃树,饥鸟立香台”,通过猿鸣与鸟栖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感。最后以“恝永当年塔,阴云拨不开”结束,恍惚的回忆与现实的阴霾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的深度和哲思。整首诗作在意象的构建上极为精妙,情感的表达也相当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分连寺树:表现出寺庙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反映出自然的生长与人文的交融。
- 迳掩隔墙苔:苔藓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破屋无僧住:破屋的冷清让人感受到孤独,缺少生气。
- 深秋有客来:客人的到来打破了宁静,但也显得格外突兀。
- 号猿归秃树:猿声的哀号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情感。
- 饥鸟立香台:鸟儿的饥饿象征着对生命的渴求,与环境的荒凉形成对比。
- 恝永当年塔:对往昔的追溯,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
- 阴云拨不开:阴云象征着现实的压迫感,无法摆脱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号猿归秃树”,用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情感。
- 拟人:饥鸟的描写使得自然充满了生命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西林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宁静、孤独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冥思。
- 树木:自然生命的象征,生机与枯萎的对比。
- 鸟与猿:鸟代表孤独与渴望,猿则象征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破屋无僧住”意味着什么?
- A. 寺庙繁华
- B. 寺庙冷清
- C. 有很多人
-
“深秋有客来”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 A. 僧人
- B. 游客
- C. 自然现象
-
诗中“号猿归秃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哀伤
-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董嗣杲的《西林寺》都表现了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董嗣杲则更侧重于环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