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

时间: 2025-01-17 10:34:08

前忧将尽捐,后虑方觉夥。

举动必有碍,侧近类鳖跛。

但知就酸吟,不悔为计左。

秋令向老去,甘困樊笼锁。

愁境畏风波,慵捩秋江柁。

四顾无可寻,白日醉白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
作者: 董嗣杲

前忧将尽捐,后虑方觉夥。
举动必有碍,侧近类鳖跛。
但知就酸吟,不悔为计左。
秋令向老去,甘困樊笼锁。
愁境畏风波,慵捩秋江柁。
四顾无可寻,白日醉白堕。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前面的忧虑快要消散,但后来的担忧却显得更为沉重。
行动必然会受到阻碍,身边的人如同蠕动的鳖,行动不便。
我只知道沉浸于忧伤的吟咏中,不后悔曾经的选择。
秋天已渐渐老去,我甘愿被困于这鸟笼之中。
在愁苦的环境中害怕风波,懒得去摇动秋江的船舵。
四处望去无处可寻,白天醉倒在白色的云朵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 放弃、抛弃。
  • : 众多、繁多。
  • 侧近: 身边的、近旁的。
  • 类鳖跛: 形容行动缓慢、受阻碍,如同龟鳖。
  • 樊笼: 用来比喻困境。
  • : 指转动、调动。
  • : 船的舵。

典故解析:

  • 诗中对“秋令”的提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樊笼”则是用来象征困境和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厚,号希声,宋代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董嗣杲担任江州分司衙时,表达了他在官场和生活中的无奈与困惑,反映出个人对社会和自我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董嗣杲的《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官场生活的复杂与艰辛。全诗在形式上虽为古体诗,却透出浓厚的个人情感。首联“前忧将尽捐,后虑方觉夥”以一种对比的手法,呈现出忧虑的循环,前面的忧虑刚刚消散,新的忧虑却又如潮水般涌来。诗人在这种忧虑中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尤其是在官场上的种种限制与困扰,使得他感到举步维艰。

接下来诗人以“侧近类鳖跛”来形象地描绘自己周围的环境,生动地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困顿。此时的他只能选择“就酸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尽管内心不免感到遗憾“但知就酸吟,不悔为计左”。这里透露出一种对自我选择的反思与接受,尽管生活的困境难以逃避,但他依然选择以诗歌为寄托。

而后,诗中提到“秋令向老去,甘困樊笼锁”,通过“秋”这一自然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老去与无奈,诗人甘愿被困于此,流露出一种无所适从的情绪。最后两句“愁境畏风波,慵捩秋江柁”则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惆怅,面对人生的风波,他选择了放弃挣扎。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董嗣杲对自身处境的清晰认知与无奈接受,诗中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忧将尽捐: 表达前期的忧虑即将被放下。
  • 后虑方觉夥: 但随之而来的新忧虑却显得更多。
  • 举动必有碍: 行动总会受到阻碍。
  • 侧近类鳖跛: 身边的人或事如同行动缓慢的鳖。
  • 但知就酸吟: 只愿沉浸于悲伤的吟咏之中。
  • 不悔为计左: 不后悔曾经的选择。
  • 秋令向老去: 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老去。
  • 甘困樊笼锁: 甘愿被困于这鸟笼之中。
  • 愁境畏风波: 在愁苦的环境中害怕风波。
  • 慵捩秋江柁: 懒得去摇动秋江的船舵。
  • 四顾无可寻: 四处张望却无处可寻。
  • 白日醉白堕: 白天就醉倒在白色的云朵中。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将生活的困境比喻为“樊笼”,形象生动。
  • 对仗: 前两句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反思,以及对自我选择的接受与沉思,反映出一种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时光的流逝。
  • 樊笼: 象征困境与束缚,表达出被限制的感受。
  • : 形象地描绘出缓慢而受阻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樊笼”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困境
    • C. 快乐
    • D. 旅行
  2. “前忧将尽捐”意指什么?

    • A. 忧虑已经消散
    • B. 新的忧虑产生
    • C. 生活充满希望
    • D. 愉快的心情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董嗣杲与杜甫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常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而董嗣杲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3.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