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扰扰红尘为底忙,僧家白日自舒长。
朱帘著地寂无事,百刻青春一炷香。
白话文翻译:
在喧嚣的尘世中,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而寺中的僧人却可以在白天悠然自得地生活。朱红的帘子垂到地上,显得一片宁静,没有任何事情打扰,只有在青春岁月中点燃一炷香,默默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注释:
- 扰扰:形容喧闹、纷扰的样子。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或社会。
- 僧家:指和尚所住的寺庙。
- 舒长:悠闲自得,放松身心。
- 朱帘:红色的帘子,象征寺庙的宁静。
- 百刻:形容时间,意为很长的时间。
- 青春:年轻的时光。
- 炷香:点燃香火,通常是用来祈福或静心。
典故解析:
“红尘”一词常用来指代世俗生活,包含了人们在生活中为各种事务忙碌的状态。“朱帘”则常见于描写寺庙或雅致场所的意象,象征着一种清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盛次仲,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常常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山水、禅意,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闲暇的午后,诗人身处寺庙,目睹了世俗繁忙与内心宁静的对比,因而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诗歌鉴赏:
《永明寺四香亭 其一》借景抒情,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世俗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诗中的“扰扰红尘”为背景,表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忙碌不已的状态,而“僧家白日自舒长”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寺庙的悠闲生活上。诗人通过描绘“朱帘著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安逸的氛围,仿佛一切世俗的纷扰都被隔绝在外。接下来的“百刻青春一炷香”,不仅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内心生活的一种追求。点燃一炷香,象征着对生命的反思与沉淀,体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内心的细腻描绘,渗透着深厚的哲理思考。它不仅仅是对宁静生活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越尘世纷扰、寻求内心归属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扰扰红尘为底忙:描绘了世俗的繁忙与纷扰,暗示人们在生活中忙碌不已。
- 僧家白日自舒长:对比前句,表达了在寺庙中,僧人却可以享受悠长的白天,体现安静的生活态度。
- 朱帘著地寂无事:通过朱帘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表示没有事情打扰。
- 百刻青春一炷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点燃一炷香象征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红尘”和“僧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活的不同态度。
- 意象:使用“朱帘”、“炷香”等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比喻:将“青春”比作时间的流逝,深化了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反思,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的纷扰与喧闹。
- 朱帘:象征寺庙的宁静与安逸。
- 炷香:象征冥想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扰扰红尘”指什么?
- A. 安静的生活
- B. 繁忙的世俗生活
- C. 自然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朱帘”象征什么?
- A. 繁华的都市
- B. 寺庙的宁静
- C. 乡村的田园
-
“百刻青春一炷香”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金钱的追求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中同样表现了山水的宁静与人的内心感受,与盛次仲的这首诗形成了呼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与盛次仲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