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4 17:26:50

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

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

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

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
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
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
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来到乌衣巷,心中感情愈加惆怅。
西边的曲堤上有柳树,东边的旧池里开着莲花。
星辰的分裂让我感到对老朋友的哀伤,云彩归去时送走了墨仙。
谁能想到,现在的渡船,竟成了野人所用的小船?


注释:

  • 乌衣巷:传说是王谢家族的居所,象征着繁华与衰落。
  • 含情:心中充满情感,暗示对往事的回忆与惆怅。
  • 西州曲堤柳:西州的柳树,形象描绘优美的自然风光。
  • 东府旧池莲:旧池塘里的莲花,象征着昔日的美好。
  • 星坼:星星分开,表示时光的流逝。
  • 元老:指的是老一辈的人。
  • 墨仙:指文人墨客,寓意才华出众的人。
  • 济川楫:指渡河的桨,象征着生活的变迁。
  • 野人船:指普通人所用的小船,暗示生活的简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号湘东,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温庭筠晚年,时值社会动荡、人生无常。诗人通过对乌衣巷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温庭筠的《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的开头“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直接点明了诗人心中的惆怅。乌衣巷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情感的地方,诗人偶然到访,心中自然而然涌起对往昔的无尽思绪。

接着,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西州的柳树和东府的莲花,绿柳摇曳,莲花映水,这些意象不仅美丽,也承载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句中的“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星辰的变化和云彩的归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让人不禁感到对老友的哀思与遗憾。

最后两句“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则引人深思,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成为野人所用的小船,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温庭筠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到乌衣巷:偶然来到曾经繁华的地方,暗示对过去的回忆。
  2. 含情更惘然:内心充满情感,感慨愈加深重。
  3. 西州曲堤柳:描绘自然美景,西边的柳树象征柔美与生命。
  4. 东府旧池莲:旧池塘中的莲花,代表着过去的美好回忆。
  5. 星坼悲元老:星星的变化引起对老朋友的悲伤,表达时间的流逝。
  6. 云归送墨仙:云彩的归去象征文人的离去,表现对文人的怀念。
  7. 谁知济川楫:反思生活的变迁,渡船的变化暗示生活的落差。
  8. 今作野人船:昔日繁华如今沦为简陋,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形成对仗,增添了音乐感。
  • 比喻:将渡船比作野人船,隐喻生活的变迁与落寞。
  • 拟人:星与云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温庭筠对往昔繁华的怀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通过自然景色与人事的对比,深刻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乌衣巷:象征着繁华与衰落的历史场所。
  2. :柔美与生命的象征,代表青春的逝去。
  3. 莲花:纯洁与美好的象征,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4. 星辰:时间的象征,代表过去的回忆。
  5. 云彩:变化与离别的象征,暗示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偶到乌衣巷”中的“乌衣巷”象征什么?

    • A. 繁华与衰落
    • B. 友情
    • C. 自然风光
  2. 诗中提到的“西州曲堤柳”与“东府旧池莲”有什么关系?

    • A. 对比昔日与现今
    • B. 描绘自然景色
    • C.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星坼悲元老”表明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老朋友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1-A;2-A,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杜甫《春望》:以国家动乱为背景,表达对繁华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温庭筠 vs. 李白:温庭筠的诗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强调人生的快意与洒脱。
  • 温庭筠《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其二》 vs. 杜甫《春望》:两首诗均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现今的落寞,表现对过去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温庭筠更侧重个人情感,杜甫则关注国家命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