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
时间: 2025-01-19 18:56: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哉水,洋洋乎,我怀先生,送之子于城隅。
洋洋乎,美哉水,我送之子,至于新渡。
念彼嵩雒,眷焉西顾,之子于迈,至于白马。
白马旧邦,其构维新,邦人流涕,画舫之孙。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先生遗民,之子往字。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水啊,浩浩荡荡的,我怀念我的老师,送他之子于城边。
浩浩荡荡的,美丽的水啊,我送他之子,直到新渡口。
想念那嵩山和洛水,眷恋地向西望去,那位君子将要走,至白马之地。
白马是个古老的地方,曾经兴盛,如今却变革更新,百姓们流下眼泪,画舫的后代。
看那他的胡须,似乎还像是他,老师的遗民,那位君子将要离去的字迹。
注释:
- 洋洋乎:形容水流浩荡的样子。
- 城隅:城墙的角落,指城的边缘位置。
- 新渡:新的渡口,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渡口。
- 嵩雒:嵩山和洛水,象征着名山大川。
- 白马:古老的地方,可能指历史上有名的白马寺等。
- 流涕:流泪,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 嵩山与洛水:嵩山和洛水都是中国著名的山水,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 白马:在中国文化中,多用白马象征高洁和美好,具有历史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任职地方官时,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以及对即将离去的朋友的惜别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厚与温情。
诗歌鉴赏:
苏轼的《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以水为引,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美哉水,洋洋乎”,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水流浩荡,象征着友情的绵延与不息。接下来的描写将目光转向即将离去的朋友,带有一种浓厚的惆怅之情。
诗中提到的“嵩雒”,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对“白马”的提及,暗示了离去的朋友承载着历史与希望的使命,而“邦人流涕”则传达了对故人的依依不舍,情感深邃而真挚。
整首诗用词简练却充满了感情,水的浩大与离别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厚。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得这首送别诗不仅仅是对一位朋友的送别,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美哉水,洋洋乎:开篇赞美水的美丽,水流的浩荡象征着友情的广阔与深厚。
- 我怀先生,送之子于城隅: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同时送别他的儿子,情感真切。
- 洋洋乎,美哉水:重复强调水的美与浩大,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我送之子,至于新渡:强调送别的意义,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 念彼嵩雒,眷焉西顾:思念嵩山与洛水,表现出对故土的留恋。
- 之子于迈,至于白马:朋友将要离去,白马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白马旧邦,其构维新:白马是古老的地方,如今却面临新的变革。
- 邦人流涕,画舫之孙:居民对此变革感到悲伤,传承着历史与文化。
-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通过描述朋友的外貌,表达对他的深刻印象。
- 先生遗民,之子往字:强调老师的影响力与遗产,朋友的离去让人感到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水的美丽比喻友情的深厚。
- 拟人:将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怀念与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蕴含着深厚的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流动的友情与时间的无情。
- 嵩山、洛水:代表着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传承。
- 白马:象征着希望与新的起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美哉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友情的深厚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
“白马旧邦”指的是什么? A. 新的开始
B. 历史的遗迹
C. 朋友的家乡 -
诗中“流涕”一词表达了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现了对朋友的深情,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与情感的细腻,后者则强调了友情的豪放与壮丽。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