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二首》
时间: 2025-01-03 00:4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二首
大明临照职方州,
汉沔江淮澹若油。
剪薙荆榛开跸路,
护持杞梓耸岑楼。
朝纲人为诸公喜,
国体谁知志士愁。
谠议胡公不枳和,
奉常今说有黄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大明王朝的照耀下,职方州的美景,汉水和沔水如同平静的油面。诗人用刀剪去荆棘杂草,开辟出一条通往众人朝圣的道路,保护着高耸的杞梓树和岑楼。朝廷的政纲让许多公卿感到欢喜,但国家的体制又让志士感到忧愁。胡公的谠议并不和谐,奉常大人如今所言的却是黄侯的事情。
注释
- 职方州:职方州是一个地名,指代今湖北省的一部分。
- 汉沔江淮:汉水和沔水是流经该地区的重要河流,澹若油形容水面平静如油。
- 剪薙荆榛:剪掉荆棘和杂草,意指开辟道路。
- 杞梓:杞树和梓树,象征高大挺拔的树木。
- 朝纲:指朝廷的纲纪,政务。
- 志士:有志之士,这里指那些关心国家前途的人。
- 谠议:正确的议论,善意的建议。
- 胡公:指历史上某位知名的政治家或学者。
- 奉常: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朝廷礼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10-1270),字元亨,号了翁,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魏了翁生于动荡时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其诗歌风格受李白、杜甫影响,常以豪放和清新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兼具政治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动乱,诗人以峡中寄情,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魏了翁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注入了深厚的政治关怀。首句“大明临照职方州”即点出国家的光辉,接下来的“汉沔江淮澹若油”则以形象化的手法描绘出宁静秀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赞美。
诗中通过“剪薙荆榛开跸路”,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意即在艰难环境中努力开辟生路。然而接下来的“朝纲人为诸公喜,国体谁知志士愁”则转向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不善的忧虑,呈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蕴含着对国家前途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与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明临照职方州:大明王朝的光辉照耀着职方州,体现了国家的繁荣。
- 汉沔江淮澹若油:描绘汉水和沔水如同油面般平静,展现出自然的宁静美。
- 剪薙荆榛开跸路:通过修剪荆棘,开辟出通往更高目标的道路,象征着努力与奋斗。
- 护持杞梓耸岑楼:保护着高耸的树木和楼阁,隐喻着对崇高理想的守护。
- 朝纲人为诸公喜:指朝廷政策让许多官员感到欢喜,表现出政治的繁荣一面。
- 国体谁知志士愁:而有志之士却因国家的体制感到忧愁,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谠议胡公不枳和:胡公的正言之论并不被重视,显示出政治上的不和谐。
- 奉常今说有黄侯:奉常大人所言的却是黄侯的事情,可能指当时的朝廷争论,讽刺政治话题的庸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汉水和沔水比作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静。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朝纲人为诸公喜,国体谁知志士愁”,加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杞梓”、“岑楼”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坚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对政治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职方州:象征着地方治理的政治环境。
- 汉沔江淮: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杞梓:象征高尚的理想与信念。
- 朝纲:代表国家的政治状态。
- 志士:象征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面如同什么? A. 磨刀石
B. 油
C. 鳞片
D. 冰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忧虑? A. 自然灾害
B. 国家体制
C. 个人生活
D. 家庭关系 -
诗中“朝纲人为诸公喜”中的“朝纲”指的是什么? A. 法律
B. 政治纲领
C. 自然景观
D. 经济政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魏了翁:李白的诗歌常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个性,而魏了翁则更侧重于对社会政治的反思与关怀。
- 杜甫 vs. 魏了翁:杜甫的诗歌关注民生疾苦,魏了翁则在自然与政治之间寻找平衡,二者都展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