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元自敬延年,
明主何曾弃浩然。
自分康时了无策,
故山多少未芸田。
白话文翻译:
将军本来就有延年益寿的自信,
明主怎么可能抛弃浩然正气呢?
我自己在康熙年间时毫无计策,
故乡的田地又有多少未曾开垦呢?
注释:
- 将军:指军中将领,象征着武将的威望与尊重。
- 元自:本意,原本就。
- 敬:恭敬、尊重。
- 延年:延续生命,常用于祝愿长寿。
- 明主:指明智的君主。
- 弃:抛弃,放弃。
- 浩然:浩然正气,指正义的气概。
- 自分:自我认为。
- 康时:指康熙年间。
- 了无策:毫无计策、办法。
- 故山:故乡,出生地。
- 芸田:开垦田地,种植。
典故解析:
- 浩然正气:源自《孟子》,指一种正直、正义的气概。
- 康时:指清朝康熙年间,国家相对富强,民生安定的时期。诗人在此感叹自己无能为力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君实,号渔隐,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晚年归隐,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慨,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除夕之际,正值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追忆往昔,感慨国家和个人的无奈。通过写将军与明主的关系,反映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魏了翁的《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以将军和明主的关系为切入点,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首句“将军元自敬延年”不仅写将军的自信,也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追求。接下来的“明主何曾弃浩然”则表达了对君主明智与否的思考,隐含着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担忧。
后两句则转向自我的反思,面对历史的变迁,诗人感到无能为力,尤其是“自分康时了无策”,显露出一种对过往的遗憾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故山多少未芸田”则更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开垦土地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充分展现了魏了翁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将军元自敬延年:将军本来就有延年益寿的自信,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 明主何曾弃浩然:询问明智的君主是否会抛弃正义,体现对国家前途的期许。
- 自分康时了无策:自我反思在康熙年间时的无能为力,感慨个人的无奈。
- 故山多少未芸田: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未开垦的田地,表现出对过往的遗憾。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手法加深了情感的力度和思考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个人无奈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将军:象征着勇气与力量,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
- 明主:象征着智慧与理想的领导者,反映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 浩然:指代正义,体现出对社会道德的关注。
- 故山:故乡的象征,带有浓厚的乡愁情结。
- 芸田:未开垦田地象征着未实现的理想与人生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将军元自敬延年”中的“延年”指的是什么?
- A) 延长生命
- B) 延长战争
- C) 延长时间
-
“明主何曾弃浩然”中“浩然”指的是什么?
- A) 大气
- B) 正义
- C) 英雄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轻视
答案:
- A) 延长生命
- B) 正义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夕》:王安石的除夕诗作,表达了对新旧交替的思考。
- 《春晓》:孟浩然的名作,描绘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魏了翁 vs 王安石: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魏的情感更显忧虑,而王则多了一份希望与积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宋代诗人的重要作品汇编。
- 《古诗词鉴赏》:探讨古代诗词的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