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万里》

时间: 2025-01-05 09:11:51

江声砧杵入层楼,预作人閒八月秋。

虹外挂无穷远思,雁声鸣不断新愁。

汉淮赤地不知里,巴蜀青天更上头。

蹇我康时分无策,只祈一饱暂销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王万里
魏了翁

江声砧杵入层楼,
预作人闲八月秋。
虹外挂无穷远思,
雁声鸣不断新愁。
汉淮赤地不知里,
巴蜀青天更上头。
蹇我康时分无策,
只祈一饱暂销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八月秋天的闲情逸致,江水声和砧杵声传入高楼,使他感到一阵宁静。挂在虹上的思绪,无穷无尽,仿佛在述说着彼岸的忧愁。听到雁声鸣叫,愁绪不断涌现。诗人对汉淮的土地感到陌生,巴蜀的天空似乎更高更远。面对生活的困境,诗人感到无计可施,唯有祈求一顿饱饭来暂时消解心中的忧虑。

注释

  • 砧杵:砧板和杵,是古代用来打击、捣制食物的工具,象征着生活的平常与劳作。
  • :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也可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
  • 汉淮:指汉水和淮河,古代的水系,可能意味着对故乡的思念。
  • 巴蜀:指四川一带,代表着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5年-约1095年),字仲明,号东坡,晚号白头翁,宋代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次王万里》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尤其是在八月的秋天,内心的忧愁更为显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象开篇,江水声和砧杵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在高楼中,面对着层层叠叠的秋色,心中却涌动着无尽的思绪。虹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理想,但随之而来的雁声却又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令人感到愁苦。尤其是“汉淮赤地不知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陌生与迷茫。最后的“只祈一饱暂销忧”,则是对生活无奈的自我调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渴望平静与满足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挣扎与思索,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现实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声砧杵入层楼:江水和砧杵的声音传入高楼,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
  2. 预作人闲八月秋:在这个八月的秋天,诗人预感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氛围。
  3. 虹外挂无穷远思:虹的出现引发了诗人无尽的思考,远方的理想与希望。
  4. 雁声鸣不断新愁:听到雁声,心中又涌起新的忧愁。
  5. 汉淮赤地不知里:对故乡的陌生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无奈。
  6. 巴蜀青天更上头:在高高的巴蜀天空下,诗人感到更深的孤独与迷茫。
  7. 蹇我康时分无策:面对生活的困境,诗人感到无计可施。
  8. 只祈一饱暂销忧:期望通过一顿饱饭来暂时消解心中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意境更加严谨。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诗人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赋予了情感,使其与诗人的心境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探讨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孤独、思乡与无奈,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声: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宁静。
  • 砧杵:代表日常生活中的劳作与平凡。
  • :象征理想与希望。
  • 雁声:引发思绪,象征思乡与孤独。
  • 汉淮、巴蜀:代表故乡与漂泊的地方,体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魏了翁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虹”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理想与希望
    C. 迷茫
    D. 生活的平淡

  3. “只祈一饱暂销忧”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爱情的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但魏了翁的诗更加注重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描绘了更为细腻的秋日情怀,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人情与家国之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