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张希贤纸本花四首牡丹
洛花肉红姿,蜀笔丹砂染。
生绡多俗格,纸本有真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洛阳的花色鲜艳如肉红,仿佛用蜀地的丹砂来染成的。虽然生绡上面的花多是俗气的格调,但纸本的花却有着真切的艳丽。
注释:
- 洛花:指洛阳的花,洛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花卉产地。
- 肉红:一种鲜艳的红色,形容牡丹花的颜色。
- 蜀笔:蜀地的笔,指的是优质的书写工具,这里用来比喻花的色彩鲜艳。
- 丹砂染:用丹砂(红色颜料)染色,强调牡丹花色彩的浓烈。
- 生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于制作衣物。
- 俗格:指常见而平庸的风格。
- 纸本:指用纸制作的花,强调其真实而不虚假的美丽。
- 真艳:真实而鲜艳的色彩。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洛花、蜀笔等地名和物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名花、名地的崇尚和赞美。洛阳因其牡丹而闻名,蜀地则以其精美的工艺品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舟,号涧田,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以细腻柔美和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花卉,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欣赏张希贤画的牡丹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牡丹的赞美与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对比,赞美了纸本绘制的牡丹花的真实与艳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题张希贤纸本花四首牡丹》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色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牡丹的华丽与优雅。开头的“洛花肉红姿”,将读者的注意力迅速引向了牡丹的色泽,鲜艳的色彩仿佛在眼前绽放。接着提到的“蜀笔丹砂染”,不仅强调了花朵的美丽,还暗示了艺术创作的精湛和用心。
后半部分的“生绡多俗格,纸本有真艳”则形成鲜明对比,生绡上的花虽多,但多为平庸之作,而张希贤的纸本花却真实而鲜艳。此处不仅反映了对艺术的评判标准,也折射出范成大对真实美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赏花的愉悦,又有对艺术创作深刻的思考,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审美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花肉红姿:洛阳的花色鲜艳如肉红,直接描绘花的美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 蜀笔丹砂染:运用蜀地的丹砂作为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颜色的浓郁。
- 生绡多俗格:揭示了生绡上的花虽多,但大多是平庸的风格,反映出艺术的普遍性。
- 纸本有真艳:强调纸本绘制的牡丹花色彩鲜明,是一种真实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颜色比作“肉红”,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比:通过对比“生绡”和“纸本”的花,突显了纸本花的真实与美丽。
- 拟人:虽未直接拟人,但通过生动的描写使花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与对艺术真实感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繁华和美丽。
- 洛花:代表了盛开的花朵,寓意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活力。
- 蜀笔:象征精美的艺术创作,反映出工艺的高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蜀笔”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工具? A. 浙江
B. 四川
C. 山西 -
填空题:诗中“洛花肉红姿”描绘的是牡丹的_____。
-
判断题:生绡上的花被诗人称赞为“真艳”。 (对/错)
答案:
- B
- 色泽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范成大更侧重于花卉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变化,表现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哲理。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却共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