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秘书》
时间: 2025-01-17 09:38:4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悼亡秘书
作者: 方逢振 〔宋代〕
原文展示:
翠华东南来,奎聚属吴域。
分王百馀年,灵光赫天德。
龙文发南源,图书粲东壁。
谁折天罅开,猝忽正气泄。
剖藏发金枢,抉蕴破石室。
签怕逐汗牛,至珍去遐绝。
我欲然藜人,四库亦赤立。
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
君子为道谋,惟忧孔孟北。
风气日已趋,南强变金革。
周礼吾能言,欲徵恐无籍。
落落星向晨,后生当努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东南的美丽景象和历史的变迁。吴国的文化延续了百余年,曾经的光辉与德行如今已逝。书籍与文化的辉煌在东边的墙壁上闪闪发光。谁能打破这天幕的缝隙,骤然间正气就泄露了。珍贵的文献被撕裂,宝藏的秘密被揭开。文人已然失去了追求,珍贵的文化在遥远处消逝。我想要像藜人那样耐心守望,四库(指古代图书馆)也要变得充满生机。细腻的人们向往着他们所爱的东西,却只能叹息珠玉般的遗憾。君子为了追求真理而谋划,但担忧的却是孔孟的教义被遮蔽。时代的风气正在变化,南方的强盛催生了新的变革。虽然我能谈论周礼,但想要征引却怕无处可寻。星星在晨曦中闪烁,后辈们应当努力奋发。
注释:
- 翠华:指美好的景象,通常用来形容华丽的事物。
- 奎聚:指星宿,暗示着文化的聚集与发源。
- 灵光:比喻智慧和光明的德行。
- 金枢:象征着珍贵的知识与文化。
- 藜人:指隐士,象征着对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 四库:指四部书籍的收藏,代表知识的伟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逢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悼亡秘书》创作于方逢振对亡秘书的追思之际,诗中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歌鉴赏:
《悼亡秘书》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德行的怀念。首联以“翠华东南来”开篇,描绘出一种华美的文化景象,暗示着吴地的文化底蕴。“灵光赫天德”则强调了这种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与德行,而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这种文化的失落的感慨。诗中通过对“金枢”的剖析,象征着知识的珍贵与脆弱,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忧虑。
“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一句,描绘了对文化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惋惜,反映出诗人对后代文化传承的期待与责任感。最后,诗人以“后生当努力”呼唤年轻一代的奋发向上,表达了一种希望与信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文化的珍视,也有对逝去光辉的惋惜,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方逢振深厚的文化意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华东南来”:描绘吴地的美丽与繁华。
- “奎聚属吴域”:指文化的汇聚与发源地。
- “分王百馀年”:提到历史的延续与辉煌。
- “灵光赫天德”:强调文化的智慧与德行。
- “龙文发南源”: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谁折天罅开”:表达对文化脆弱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比喻为光辉与德行。
- 对仗:如“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强调了知识的力量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华:象征美好与繁荣。
- 灵光:代表智慧与道德。
- 龙文:象征文化与书籍的力量。
- 天罅:暗示文化的脆弱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奎聚”指的是哪个地域的文化?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中的“珠玉翼”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知识
- C. 失去的美好
- D. 自由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悲观
- B. 乐观
- C. 绝望
- D. 不在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方逢振《悼亡秘书》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首诗都体现了对文化与自然的热爱,但方逢振更加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忧虑,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