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启泰石卿诸君登永宁寺台》
时间: 2025-01-19 13:2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同启泰石卿诸君登永宁寺台
茅元仪 〔明代〕
此岁登高在此台,树笼秋色入深杯。
黄花祗为形霜艳,红叶多因酬雁来。
寒水浅流如漱石,云山初暝似生苔。
一番隹会增惆怅,是到重阳忆几回。
白话文翻译:
今年在这个台上登高,树木的秋色浸入我的酒杯。
黄花只是为了显得霜色鲜艳,红叶多是为了回应归来的大雁。
寒冷的水流淌得很浅,像是在漱口的石头;云山在初昏时分,似乎生出了苔藓。
这一番聚会却增添了我的惆怅,重阳节时又想起了多少次。
注释:
- 登高:指重阳节时登高的习俗。
- 深杯:深的酒杯,象征着饮酒的欢愉。
- 黄花:这里指的是菊花,象征重阳节。
- 霜艳:因霜而显得更加鲜艳。
- 酬雁:指大雁归来时与红叶相映成趣。
- 漱石:寓意水流轻盈,像在漱口的感觉。
- 云山初暝:指黄昏时分,云山的模糊朦胧。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古代的重阳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元仪(约1596年-约1644年),明代诗人,著有《山水游览记》等,作品多描绘山水,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和友人一起登高,借景抒怀,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日”作为主题,展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尤其是在登高时,树木的秋色与酒杯相映成趣,形成了“树笼秋色入深杯”的视觉意象,传达出一种饮酒赏秋的惬意。
“黄花祗为形霜艳,红叶多因酬雁来”两句,描绘了秋天的菊花和红叶,展现出秋天的美丽,同时也借用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寒水浅流如漱石,云山初暝似生苔”则通过水流和云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反映出秋天的冷清与孤寂。
最后一句“一番隹会增惆怅,是到重阳忆几回”则是诗人的感慨,尽管是与友人欢聚,但内心却增添了几分惆怅,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团聚,也让人更思念过往的时光和已逝的亲友,表现了对生命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岁登高在此台:今年我们在此台上进行登高活动。
- 树笼秋色入深杯:树木的秋色反射到酒杯中,形成美丽的景象。
- 黄花祗为形霜艳:菊花的盛开正是为了在霜降时分显得更加鲜艳。
- 红叶多因酬雁来:红叶的绚丽多是因为归来的大雁来访。
- 寒水浅流如漱石:清冷的水流动缓慢,像是轻轻漱口的石头。
- 云山初暝似生苔:黄昏之际,云山显得朦胧,仿佛长出了苔藓。
- 一番隹会增惆怅:这次聚会反而增添了几分惆怅。
- 是到重阳忆几回:在重阳节的时刻,回忆起往昔的种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水浅流如漱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状态。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黄花、红叶、寒水等意象交织,透露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成熟和衰落,暗示着生命的流逝。
- 黄花:菊花在重阳节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长寿。
- 红叶:象征着热烈与生命的回忆。
- 寒水:象征着孤寂与清冷,反映出内心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是在哪个农历月份?
- A. 八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诗中“黄花”指的是什么花?
- A. 玫瑰
- B. 菊花
- C. 荷花
-
“寒水浅流如漱石”中的“漱石”指的是什么?
- A. 游泳
- B. 漱口的石头
- C. 石头的颜色
答案:
- B. 九月
- B. 菊花
- B. 漱口的石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登高》 vs 《九日同启泰石卿诸君登永宁寺台》:两首诗均表达了在重阳节登高的主题,但杜甫的《登高》侧重于人生苦短的感慨,而茅元仪的作品则更注重秋日的美景与内心的惆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集》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山水游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