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佑僧舍东南野》

时间: 2025-01-04 08:49:52

缥蔕缃枝出绛房,绿阴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

落日孤烟知客恨,短篱破屋为谁香。

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缥蔕缃枝出绛房,
绿阴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
焰焰烧空红佛桑。
落日孤烟知客恨,
短篱破屋为谁香。
主人白发青裙袂,
子美诗中黄四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缭绕的蔷薇从红色的房间里探出头来,绿荫下的青果在春天的忙碌中悄然成长。露水如泪般滴落,紫色的花儿含笑而立,红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灼热。落日的余晖中孤烟缭绕,似乎在诉说着游子的忧愁,短短的篱笆和破旧的屋子让人不禁思考,这一切的芬芳又是为了谁。主人白发苍苍,身着青色裙子,而子美(李白)诗中提到的黄四娘又在何处呢?

注释:

  • 缥蔕:指一种柔软的植物。
  • 缃枝:指带有香气的花枝。
  • 绛房:红色的房间,象征温暖和喜庆。
  • 绿阴青子:绿荫下的青果,表现春天的生机。
  • 涓涓泣露:露水滴落如泪,寓意春雨滋润万物。
  • 焰焰烧空:形容红色花朵在阳光下炽热的景象。
  • 孤烟知客恨:孤独的烟雾似乎明白游子的愁苦。
  • 短篱破屋:简陋的环境,暗示贫困的生活。
  • 白发青裙袂:象征年老和青色的优雅。
  • 子美:指李白,诗人。
  • 黄四娘:李白的诗中提到的一个女子,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正月二十六日,诗人偶然与几位朋友在嘉佑僧舍附近野外游玩,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点滴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以“缥蔕缃枝出绛房”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用“涓涓泣露紫含笑”描绘了露水的细腻与花朵的娇艳,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落日的孤烟则引入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象征着游子在外的寂寞与无奈。

作者通过对环境的细致刻画,表现出一种“短篱破屋”的生活境遇,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最后提到的“主人白发青裙袂”与“子美诗中黄四娘”,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在生活中对友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缥蔕缃枝出绛房:描绘春天花开的景象,展现自然之美。
  2. 绿阴青子送春忙:春天的气息中,果实也开始生长,体现春天的活力。
  3. 涓涓泣露紫含笑:露水如泪,紫色花儿娇媚,展现生命的细腻。
  4. 焰焰烧空红佛桑:红色花朵在阳光下炽热的景象,象征生命的热烈。
  5. 落日孤烟知客恨:孤烟与落日相结合,传达游子的孤独与思念。
  6. 短篱破屋为谁香:简陋的环境引人思考,生活的苦乐。
  7. 主人白发青裙袂:年长者的形象,体现生活的智慧与优雅。
  8. 子美诗中黄四娘:提及李白的诗,增加了文化的深度与历史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露水比作泪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孤烟“知客恨”,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特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缥蔕缃枝: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绿阴青子:绿荫下的果实,象征着生长与繁荣。
  • 涓涓泣露:露水的细腻,象征着人生的感悟与情感。
  • 孤烟:孤独感,象征着游子的思念与归属感。
  • 白发青裙:时间的流逝与优雅,象征着生活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落日孤烟知客恨”中“孤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朋友
    C. 生活
    D. 夕阳

  3. 诗中提到的“黄四娘”指的是谁? A. 苏轼的朋友
    B. 李白的诗中角色
    C. 诗人
    D. 春天的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月下独酌》:以月光为背景,展现孤独与自我反思,情感基调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