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莲店有书柳子厚寄吴武陵琴诗三读敬哦五言》

时间: 2025-01-14 00:09:35

秋晴得凉行,壁阅遇佳读。

巳咽犹余滋,将烬忽剩馥。

语妙古未多,听难今良独。

追诵惜去眼,信步遑拟足。

惊心一鸟鸣,隔溪两峰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晴得凉行,壁阅遇佳读。
巳咽犹余滋,将烬忽剩馥。
语妙古未多,听难今良独。
追诵惜去眼,信步遑拟足。
惊心一鸟鸣,隔溪两峰绿。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晴朗的日子里,我在凉爽的空气中漫步,静静地欣赏墙壁上的书籍,碰巧遇到了一本好书。虽然已经读到了令人感动的地方,却仍然觉得余韵未尽,书页仿佛散发着余香。古人的妙语并不多,而今天听到的真好又难得。追忆诵读的美好时光,不禁感到眼泪欲流,步履之间似乎无法停下。突然,一声鸟鸣惊起了我,隔着溪流,看到两座青翠的山峰,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注释

  • 壁阅:在墙上阅读,指的是在墙壁上贴纸或书籍来阅读。
  • 佳读:指好书,令人愉悦的读物。
  • 巳咽犹余滋:已咽下的滋味仍在心头,形容书中内容的余韵犹存。
  • 将烬:指正在燃烧的余烬。
  • :香气,原意为香味,很可能指书籍的香气。
  • 追诵:追忆诵读的过程。
  • 信步:随意地走,形容一种轻松的步伐。
  • 惊心:心中受到震动或感动。
  • 隔溪两峰绿:描绘了隔着溪流看到的青翠山峰的自然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精致的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北方战乱与南宋虽安定但困顿的时期。他在此时通过阅读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阅读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中所感受到的深刻情感。开篇的“秋晴得凉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给人带来了清凉的感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接着通过“壁阅遇佳读”引出阅读的喜悦,表达了对好书的珍视。诗中提到的“巳咽犹余滋”,显示了阅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内容在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触动与感慨。“惊心一鸟鸣,隔溪两峰绿”以鸟鸣作为自然的声音,唤醒了诗人内心的共鸣,强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种对比与结合,使得读者不仅能够体验到诗人在书中获得的乐趣,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晴得凉行:表现诗人在秋天的晴朗天气中,感受到凉爽的心情。
  2. 壁阅遇佳读:在墙壁上阅读,偶然发现一本好书。
  3. 巳咽犹余滋:读后余韵犹存,感受到书中内容的美好。
  4. 将烬忽剩馥:书的香气如同余烬般散发出来,生动形象。
  5. 语妙古未多:古人的智慧言辞虽不多,但依然值得珍惜。
  6. 听难今良独:今天所听到的美好言辞实属难得。
  7. 追诵惜去眼:回忆诵读的美好,令人感伤,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8. 信步遑拟足:在步行中,心中感到难以停下,意有所动。
  9. 惊心一鸟鸣:一声鸟鸣,惊动了诗人,使其心有所动。
  10. 隔溪两峰绿:隔着溪流看到的青翠山峰,意象深远,令人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烬忽剩馥”,将书的香气比作余烬的香味,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惊心一鸟鸣”赋予鸟鸣人性化的感受。
  • 对仗:自然景象的对比,如“隔溪两峰绿”,形成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阅读与自然的结合,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与对文化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晴:象征着宁静与清新,传达出一种宜人的气候。
  2. 佳读:代表着智慧与美好,象征着知识的珍贵。
  3. 鸟鸣:自然的声音,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4. 两峰绿: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壁阅”指的是: a) 在墙壁上阅读
    b) 在书桌上阅读
    c) 在户外阅读

  2. 诗中“将烬忽剩馥”的意思是: a) 书的内容令人陶醉
    b) 书的香气仍在
    c) 书的页数很多

  3. 诗中提到的鸟鸣给诗人带来了什么感受? a) 震惊
    b) 愉悦
    c) 惊心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蒋莲店有书柳子厚寄吴武陵琴诗三读敬哦五言》 vs. 杜甫《秋夕》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秋天的感受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文化的珍视,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对生活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杨万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