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夔门故书》
时间: 2025-01-01 15:4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遗夔门故书
作者: 冯时行
蜀江迸出岷山来,翻涛鼓流成风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白盐赤甲当道路,呀然拒之欲使回。
大山大水相较力,究转稍肯开东隈。
山气盛豪水气怒,二气停滀成胚胎。
离骚兮作文章祖,始知孕秀锺英才。
哗哗令君出此地,得非千岁之根荄。
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人言富贵出长年,拭眼看君出奇伟。
功名落落麒麟阁,公当不负山与水。
如我顽钝何为者,剩买耕牛老东里。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蜀江从岷山奔涌而出,波涛翻滚如雷鸣。大江掀起天地之间的气势,直奔东海,声势浩大。路上有白盐和赤甲(象征艰难险阻),想让人们止步回头。大山与大水相抗衡,最终还是能够稍微让出一条通道。山中的气息豪迈,水的气息愤怒,二者在这里交融,孕育出了新的生命。离骚是诗歌的源头,才知道才华汇聚在此。呼唤您从这里走出,岂不是千年才见的根基?愿祝愿您如同这山水一般,滔滔而起,气势不凡。人们说富贵源于长寿,静观您将会有非凡的成就。功名将会高悬在麒麟阁上,您理应不辜负山水的美好。如果我如此愚钝又算什么,最后只剩下买牛耕田在东边老家。
注释
- 蜀江: 指的是四川的江河。
- 岷山: 四川的一个著名山脉。
- 翻涛: 波涛翻滚的样子。
- 白盐赤甲: 比喻艰难的阻碍。
- 东隈: 指向东边的山口或山隘。
- 离骚: 屈原的《离骚》,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 麒麟阁: 形容高官显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文,号敬斋,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宏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遗夔门故书》写于作者游历蜀地时,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蕴含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的志向与情怀。
诗歌鉴赏
《遗夔门故书》是一首充满豪情和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蜀江和岷山的描绘,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自身的豪情壮志。开篇便以“蜀江迸出岷山来”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接下来的“翻涛鼓流成风雷”,不仅展现了水流的力量,也暗示了人生的波折与奋斗。
诗中多次使用“争”与“拒”,强调了抵抗与挑战的主题,表明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艰难险阻。接着,诗人以“山气盛豪水气怒”描绘了自然的对立与交融,展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与变幻多端。最后,诗人寄语对方,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成就的渴望。
整首诗的气势如虹,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江迸出岷山来: 形象地描绘了蜀江源自岷山的壮观场景。
- 翻涛鼓流成风雷: 描述了水流的急促与力量,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
- 掀天斡地五千里: 表达了水流的宏伟,仿佛可以撼动天地。
- 争赴东海相喧豗: 描绘了水流急速奔向东海,声势浩大,喧闹不已。
- 白盐赤甲当道路: 比喻行路上的艰险与阻碍。
- 大山大水相较力: 表达大自然力量的对抗与交融。
- 山气盛豪水气怒: 描绘山的气势与水的愤怒,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 离骚兮作文章祖: 引用《离骚》,强调文学的根源与文化内涵。
- 哗哗令君出此地: 呼唤他人走出这一片美丽的山水。
- 愿祝君如此山水: 祝福他人如同这壮丽的山水一般,气势不凡。
- 人言富贵出长年: 表达对长寿与富贵的思考。
- 功名落落麒麟阁: 期望在高位上获得功名。
- 如我顽钝何为者: 自谦身处淳朴之地,表达对自身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艰难与奋斗。
- 拟人: 赋予山水以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 例如“山气盛豪水气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江: 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岷山: 意指雄伟与坚韧。
- 白盐赤甲: 代表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阻碍。
- 离骚: 文化的根基与智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开头描绘了哪个江河的壮观景象?
- A) 长江
- B) 黄河
- C) 蜀江
- D) 淮河
-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哪个古代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
“白盐赤甲当道路”中的“赤甲”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
- C) 阻碍
- D) 旅行
答案:
- C) 蜀江
- C) 屈原
- C) 阻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描绘自然壮丽景象与人生哲理。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表现山水之美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将进酒》 (李白) 与 《遗夔门故书》: 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追求,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注重自然与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冯时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