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意大师房
作者: 曾几 〔宋代〕
头白高僧心已灰,
石菖蒲长水蕉开。
庄严茗事炉烟起,
不用关防俗子来。
白话文翻译:
这位头发已白的高僧内心已然灰心丧气,
石菖蒲和水蕉在长势正旺,已开花。
庄重的茶事中,炉烟袅袅升起,
不需要防备俗世的人来打扰。
注释:
- 头白高僧:这里指的是年长的和尚,已白发苍苍,象征着年老和智慧。
- 心已灰:心中感到失望或冷淡,可能是对世俗的厌倦或对修行的反思。
- 石菖蒲: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清静、自然的环境。
- 水蕉:水边生长的植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庄严茗事:指的是茶道仪式,强调茶事的庄重与宁静。
- 炉烟起:茶事中点燃香炉,烟雾缭绕,增加了氛围的宁静与神秘。
- 不用关防俗子来:表示不需要特别地防备世俗的人,或许意味着对外界的放松与接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高僧”与“茶事”均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僧通常被视为智慧与修行的象征,而茶事则与禅宗文化密切相关,强调通过茶道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清净。此诗似乎在反映出一种心境的变化,从对世俗的厌倦到对茶道的珍视,表现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宗瞻,号静斋,宋代诗人,主要以诗词、散文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高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修行与世俗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篇的“头白高僧心已灰”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诗人通过对高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石菖蒲”和“水蕉”的生长,象征一种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形成了与高僧内心的对比。
而“庄严茗事炉烟起”则是对宁静茶道的赞美,茶事的庄严与炉烟的升起,增添了诗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最后一句“不用关防俗子来”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干扰的放松,似乎在暗示高僧对外界态度的变化,愿意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迎接俗世的来访。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脱,既有对内心失落的自省,也有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高僧的智慧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头白高僧心已灰:描绘高僧的外貌与内心状态,体现其年老与内心的失落。
- 石菖蒲长水蕉开:通过自然景象表现生机与希望,与内心状态形成对比。
- 庄严茗事炉烟起:强调茶道的庄重,表现高僧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
- 不用关防俗子来:表露出高僧对世俗的接纳,与内心的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僧的心境与自然景象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高僧的智慧与人生哲学,传递出一种安静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僧:象征修行与智慧。
- 石菖蒲、水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炉烟:象征宁静的氛围与内心的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头白高僧”的意思是: A. 年轻的和尚
B. 年长的和尚
C. 头发黑的和尚 -
“庄严茗事”指的是: A. 一种饮食
B. 一种茶道仪式
C. 一种音乐 -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对世俗的厌恶
B. 对俗世的接纳
C. 对高僧的崇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较,曾几的诗更倾向于描绘内心的变化与对外界的态度,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茶道文化与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