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
时间: 2025-01-01 16:0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
秋来发箧复出貂褥
二物皆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平日游园时常常手持筇杖,到了秋天又打开箱子拿出了貂褥,这两样东西都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景致。
注释:
- 筇杖:一种竹制的拐杖,常用于游玩时扶持,象征游玩时的从容与舒适。
- 貂褥:用貂皮制作的褥子,意指温暖舒适,充满奢华感。
- 岷山:指岷山的雪,象征自然景观的变化。
- 京国:指京城,象征繁华与尘世的喧嚣。
- 危扶:指在危险的情况下借助筇杖的支持。
- 赖此斋中物:依赖于我的斋室中所藏的物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司马光的作品多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晚年,反映了作者在悠闲的生活中对过往的思索,以及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慰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提到的“筇杖”,不仅是作者游玩的工具,更是他内心的支撑,象征着他在岁月流逝中依然保持的从容。接着提到的“貂褥”,则是他生活中的奢侈与舒适,暗示着他对物质生活的享受。
“渐染岷山雪”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将秋天的寒冷与变化引入诗中,增加了季节的层次感。而“拂除京国尘”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渴望,想要摆脱尘世的烦扰,追求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赖此斋中物,时如见故人”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斋房中物品的存在,仿佛让他在每次使用时都能感受到故人的陪伴,充满了温馨和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筇杖携已久:长久以来都随身携带着筇杖,暗示作者的游历生涯。
- 貂褥展犹新:虽然时间已久,但貂褥依然崭新,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 渐染岷山雪:随着季节的变化,岷山开始被雪覆盖,传达出自然的时光流逝。
- 拂除京国尘:试图摆脱繁华都市的喧嚣,渴望一种清净的生活。
- 危扶醉归路:在醉酒归家的路上,借助筇杖维持平衡,体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真实。
- 稳称病来身:自我调侃,表现出对身体状态的认知与接受。
- 赖此斋中物:依赖于斋中所藏的物品,暗示对生活的依恋和智慧的积累。
- 时如见故人:每次接触这些物品时,仿佛见到了昔日的朋友,充满了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筇杖与生活的支撑相联系,暗示生活中的依靠。
- 拟人:将物品赋予情感,使其成为作者情感的寄托。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过去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筇杖:象征着支撑与陪伴,代表着作者的游历与心境。
- 貂褥:象征生活的温暖与奢华,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岷山雪:自然景象的变化,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与四季的更迭。
- 京国尘:象征着尘世的喧嚣与繁华,体现了对静谧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筇杖”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支撑与陪伴
- C. 财富
-
“渐染岷山雪”中的“岷山”指的是?
- A. 一座著名的山
- B. 一种花
- C. 一种动物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惋惜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但更侧重于安静的生活情境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月下独酌》:与本诗相比,李白的诗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大辞典》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