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再呈十二叔)》
时间: 2025-01-08 23:4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丛花(再呈十二叔)
晁补之 〔宋代〕
飞凫仙令气如虹。脱屐向尘笼。
凌烟画像云台议,似眼前百草春风。
盏里圣贤,壶中天地,高兴更谁同。
应怀得隽大明宫。无事老冯公。
玉山且向花间倒,任从笑老入花丛。
三径步余,一枝眠稳,心事付千钟。
白话文翻译
飞凫(飞鸟)像仙人般,气势如虹般壮丽。脱掉鞋子,走向尘土的笼罩。
像云彩一样的烟雾,讨论着云台的美景,仿佛眼前的百草在春风中摇曳。
酒杯中有圣贤,壶中藏着天地,兴致高涨时又有谁能与我共鸣。
应该怀念大明宫的美好,岁月无事的冯公。
玉山就要倒向花丛中,任由我在花丛中笑老。
在三条小径上走过,依靠着一枝花安静入眠,将心事寄托在千钟酒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凫:指飞鸟,寓意自由自在。
- 仙令:指神仙的命令或气息。
- 凌烟:形容轻盈如烟,指美好的景象。
- 云台:云雾缭绕的高台,象征高远的境界。
- 盏里圣贤:酒杯中有圣贤,指酒中有智慧的象征。
- 冯公:指冯唐,古代隐士,代表志趣高远的人。
典故解析
- 大明宫:唐朝的宫殿,象征繁华与荣耀。
- 千钟:指大量的酒,象征豪饮与畅快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乐天,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隐逸生活时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聚会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一丛花(再呈十二叔)》是一首结合了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其中借助飞凫、云台等意象,展现了自己的心境与对自由的渴望。全诗的开头便以“飞凫仙令气如虹”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脱屐向尘笼”的描写,表现了放下世俗羁绊,融入自然的心态。
在“凌烟画像云台议,似眼前百草春风”中,诗人将自然的美景与人文的议论结合,反映出诗人心中那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中提到的“盏里圣贤,壶中天地”,不仅仅是对饮酒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哲理的思考,表达了高兴时与友人共享的乐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用“玉山且向花间倒,任从笑老入花丛”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豁达态度,尽管人生易逝,但仍要在当下享受生活。最后以“心事付千钟”收尾,将个人的心事与酒中情怀结合,给人一种洒脱与无所畏惧的感觉。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和人生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凫仙令气如虹”:描绘飞鸟如神仙般的气势,象征自由与豪情。
- “脱屐向尘笼”:隐喻放下世俗的束缚,走向自然。
- “凌烟画像云台议”:形象地描绘出美好的情景,隐喻人与自然的和谐。
- “似眼前百草春风”: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 “盏里圣贤,壶中天地”:酒中有智慧,寓意人与自然的融合。
- “高兴更谁同”:表达了与友人共享快乐的愿望。
- “应怀得隽大明宫”:怀念往昔繁华的时光。
- “无事老冯公”:隐喻隐士的生活,强调无所事事的自在。
- “玉山且向花间倒”:比喻自然景观的优美。
- “任从笑老入花丛”:表现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 “三径步余,一枝眠稳”:描绘安静祥和的生活场景。
- “心事付千钟”: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酒中,寓意豪情与放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凫仙令气如虹”,将飞鸟比作仙人,展现气势。
- 拟人:将花丛赋予笑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凫:象征自由与超然。
- 云台:代表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玉山: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
- 花丛:代表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友谊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飞凫仙令气如虹”中的“飞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酒 -
诗中提到的“大明宫”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繁华与荣耀
C. 友谊的象征 -
“心事付千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豪情与放纵
C.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豪饮的乐趣。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与哲思。
诗词对比
- 晁补之 vs 李白:两者都是豪放派诗人,但晁补之更多的是隐逸与自然的结合,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