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十首》

时间: 2025-01-08 23:56:52

屋名尽挂陶家牓,人物应惭菊畔身。

解作文章肯归去,不应陶后说无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屋名尽挂陶家牓,
人物应惭菊畔身。
解作文章肯归去,
不应陶后说无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情景:陶渊明的家门口挂满了他的名号,而诗中所描写的人物对此感到惭愧,似乎在菊花旁边也不敢自称高洁。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并表现出一种自谦的态度,认为自己在写作上并不如陶渊明那样卓越,因此心中有着归隐的渴望,却不敢妄言。

注释

  • 屋名:指的是房屋的名号或题额。
  • 陶家牓:指陶渊明的家,因其作品常以菊花和隐居生活为主题。
  • 人物:指作者自己或与其相关的人。
  • 应惭:应该感到羞愧。
  • 解作文章:指写作或创作文章。
  • 陶后:指陶渊明之后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怡然,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初年。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涉及隐逸生活、自然景观等,体现了对陶渊明的崇拜与追随。

创作背景

《东皋十首》是晁补之在隐居生活中所作的诗,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的钦佩。此时的南宋,社会动荡,士人多向往隐逸,以逃避政治纷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屋名尽挂陶家牓”一语,既展示了陶渊明的名声之广,又暗含了对自身的反思——作为后人,是否也能追随前贤的足迹。接下来的“人物应惭菊畔身”,则是对自身身份的谦卑,暗示了作者对陶渊明的崇敬和对自己才华的自愧。

在“解作文章肯归去”中,晁补之表达了希望能归隐田园的愿望,写作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在诗的最后一句中,作者又自谦地表示,不应在陶渊明之后自称无人,显示出对陶渊明的极高敬意。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情感与自省,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隐士精神的崇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屋名尽挂陶家牓:屋子的名号全是陶渊明的,表现出他在隐逸文学中的地位。
  2. 人物应惭菊畔身:身为后人,应该感到惭愧,不能与陶渊明相提并论。
  3. 解作文章肯归去:写作是否能让人归隐田园,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4. 不应陶后说无人:即便是在陶渊明之后,也不敢自夸,显示出谦逊。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陶渊明的伟大与自身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作者的自谦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使用了象征,如菊花象征隐逸和高洁,表达出诗人对隐士理想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陶渊明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自我反省与谦逊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士人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陶渊明:象征隐逸与高洁的理想。
  • 菊花:代表隐士的清高与自守。
  • 文章:象征着文化与才华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家牓”指的是哪个诗人的家?

    • A. 杜甫
    • B. 陶渊明
    • C. 李白
  2. “人物应惭菊畔身”中“应惭”是什么意思?

    • A. 应该自豪
    • B. 应该惭愧
    • C. 应该开心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B. 陶渊明
  2. B. 应该惭愧
  3. B. 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晁补之 vs. 陶渊明
    • 晁补之的诗歌多了一层对后人位置的自省,而陶渊明则更直接表现出归隐的洒脱与自然的亲近。两者在诗风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诗文集》
  • 《晁补之诗全集》

以上是《东皋十首》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