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湿遍》
时间: 2025-01-17 08:47: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湿遍》
作者: 李岳瑞 〔清代〕
彩云化也,今生已矣,那问他生。
不信春宵苦短,尽厌厌守定残更。
记年时银烛坐调笙,
甚今年一样东风到,引琼箫都作离声。
堕砌缴云冉冉,窥窗淡月冥冥。
肠断哀蝉落叶,昙花絮果,了不分明。
一霎鸳鸯梦醒,但悽然镜约钗盟。
算人闲天上两凄清,
便相逢梦里浑无据,况不眠梦也难成。
帖帖蚕眠细字,昏昏凤胫孤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在描绘一个充满感伤的情境,诗人感叹人生如梦,时光流逝,无法再问来世。在春夜短暂的时光中,诗人感到无尽的厌倦与失落。回忆往昔,灯下的笙声依旧响起,今年的东风依然拂面,却又引来离别的哀伤。窗外的月光淡淡,蝉鸣与落叶相伴,昙花虽美却转瞬即逝,情感却愈加模糊。梦中与爱人相聚,醒来又是无尽的惆怅,仿佛两人间的约定只是在梦里,现实却无从依靠。孤独的夜里,诗人以蚕眠细书来形容自己的无奈,昏暗的灯下,似乎只剩下孤寂的身影。
注释
- 彩云化也:指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
- 春宵苦短:春夜虽美,但时间总是短暂。
- 银烛:形容当时的灯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琼箫:一种乐器,象征着美好的音乐。
- 肠断:形容情感上的痛苦。
- 昙花:比喻美好事物的短暂。
- 钗盟:表示情人间的约定与承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岳瑞,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青山湿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纠葛之际。诗中充满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青山湿遍》是一首充满淡淡忧伤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宵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的“彩云化也”便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绪,仿佛在暗示一切美好都已逝去,令人对未来感到迷茫。诗人在春夜的氛围中,细腻地描绘了银烛的摇曳与乐声的悠扬,然而这份美好的瞬间却又被“离声”打破,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离愁别绪。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用“肠断哀蝉落叶”来形容内心的痛苦,生动地表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昙花的短暂与模糊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诗人意识到美好的事物常常转瞬即逝,无法把握。最后的部分,诗人以“梦醒”作为结尾,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梦境的渴望,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抒情,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波动,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彩云化也,今生已矣: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
- 不信春宵苦短:尽管春夜美好,时间却是短暂的,难以长久享受。
- 记年时银烛坐调笙:回忆往年在烛光下,听着笙乐的温馨场景。
- 甚今年一样东风到:今年的春风依旧到来,但感觉却不同。
- 引琼箫都作离声:音乐中流露出离别的愁绪,渗透了悲伤。
- 堕砌缴云冉冉:月光微弱,似乎在隐约中观察着内心的孤寂。
- 窥窗淡月冥冥:窗外的月色淡淡而朦胧,映衬出内心的惆怅。
- 肠断哀蝉落叶:内心的痛苦如同蝉鸣与落叶一般,令人心碎。
- 昙花絮果,了不分明:昙花虽美,果实却模糊,象征着短暂与无常。
- 一霎鸳鸯梦醒:梦中与爱人相聚,但梦境短暂,转瞬即逝。
- 但悽然镜约钗盟:醒来后,约定与承诺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
- 算人闲天上两凄清:两人之间虽然相隔,却都感到孤独。
- 便相逢梦里浑无据:梦中相逢却无真实依据,令人惋惜。
- 况不眠梦也难成:即使不眠,梦也难以实现,进一步加深失落感。
- 帖帖蚕眠细字:用蚕眠细书来比喻自己的孤独与无奈。
- 昏昏凤胫孤镫:昏暗的环境中,孤独的身影,暗示着长夜的寂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昙花”比喻短暂的美好。
- 拟人:将月光、蝉鸣赋予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惋惜。诗人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孤独与惆怅,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云:象征美好的时光。
- 春宵:代表美好而短暂的夜晚。
- 银烛:温馨与浪漫的象征。
- 琼箫:美好音乐的象征。
- 蝉鸣与落叶: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岳瑞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
诗中“肠断哀蝉落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悲伤
C. 愤怒
D. 兴奋 -
“昙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永恒
B. 美好短暂
C. 幸福
D. 绝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春夜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岳瑞《青山湿遍》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惋惜,但李岳瑞更强调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岳瑞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清代女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