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翡仙殁后,倏忽经年,芳菲依旧,欢悰去心,怅然此怀,乌能已已》

时间: 2025-01-01 16:07:38

峭寒侧。

帘外东风无力。

清明近、烟柳雨丝,空里冥濛弄娇碧。

春来似过客。

寂寂。

箫声巷陌。

谁曾信、无限古欢,一霎鹃声变今昔。

伤心判鹣翼。

但想像玉容,眉恨堆积。

天长地久情何极。

记花下携手,落红黏鬓,珍丛静绕数太息。

怕芳事狼藉。

追忆。

更悽恻。

但永夜无眠,零泪沾臆。

安仁鬓影新霜白。

纵月没星替,那能销释。

梁閒栖燕,定为我,也脉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陵王·翡仙殁后,倏忽经年,芳菲依旧,欢悰去心,怅然此怀,乌能已已
峭寒侧。帘外东风无力。清明近烟柳雨丝,空里冥濛弄娇碧。春来似过客。寂寂。箫声巷陌。谁曾信无限古欢,一霎鹃声变今昔。伤心判鹣翼。但想像玉容,眉恨堆积。天长地久情何极。记花下携手,落红黏鬓,珍丛静绕数太息。怕芳事狼藉。追忆。更悽恻。但永夜无眠,零泪沾臆。安仁鬓影新霜白。纵月没星替,那能销释。梁闲栖燕,定为我,也脉脉。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侧面,窗帘外的东风无力。清明节快到了,烟雨中柳树的细丝如烟似雾,空中朦胧的景色如同娇嫩的碧色。春天好似过客匆匆而至。街巷中传来悠扬的箫声,谁能相信那曾经无尽的欢乐,现在只剩下短暂的鹃声,转眼已是今昔不同。伤心地看着分离的情景,脑海中满是那美丽的容颜,眉间的怨恨重重叠叠。天长地久的情感又能有多深?我记得在花下手挽手,落红沾染鬓发,花丛静静环绕,叹息声数不胜数。怕那芳华事物狼藉,追忆起来,更是凄凉。可这漫漫长夜无眠,泪水沾湿了心头。鬓影因年华而新霜白,纵使月落星沉,又怎能解除这思念?那栖息在梁上的燕子,定会替我,默默传递这份情思。

注释:

  • 翡仙:指美丽的女子,可能是指诗中的爱人。
  • 倏忽:形容时间短暂,迅速。
  • 芳菲:指花香和美好的春天。
  • 欢悰:欢喜与忧愁,意指情感的复杂。
  • 鹣翼:比喻情人分离,鹣指鹣鹤,象征爱情。

典故解析:

  • 清明:指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四月,象征春天和扫墓。
  • 箫声:古代乐器声,常用来表达忧伤情感。
  • 花下携手:源于古诗词中常见的恋人携手共赏花的意象,象征爱情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岳瑞(清代),字维钊,号永清,江苏人,擅长词赋,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复杂时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的失落的无奈。

诗歌鉴赏:

《兰陵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怀旧与哀愁的场景,诗人在寒冷的春天中,感受到春光似乎匆匆而过,伴随着悠扬的箫声,心中不禁涌起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诗中的“春来似过客”,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无奈与向往。诗中通过“伤心判鹣翼”一语,将离别的痛苦与对美好回忆的渴望结合在一起,显得格外动人。整首诗情感真挚,以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峭寒侧”:描绘了寒冷的环境,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 “帘外东风无力”:春风虽到,却显得无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
    • “清明近烟柳雨丝”:清明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 “春来似过客”:时间的流逝如同过客,未曾停留,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过客,突出时间的迅速流逝。
    • 拟人:赋予春风无力的情感,使自然与人心相呼应。
    • 对仗:在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爱情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敏感。

意象分析:

  • 寒冷:象征孤独与心灵的凄凉。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但在诗中却带着惋惜。
  • 箫声:代表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欢悰”意指: A. 欢喜与忧愁
    B. 喜悦的时光
    C. 伤心的往事
    D. 美好的回忆

  2. “春来似过客”表达了对时间的: A. 感慨
    B. 喜悦
    C. 期待
    D. 不满

  3. 诗中提到的“鹣翼”象征着: A. 美好的爱情
    B. 分离的痛苦
    C. 怀旧的情感
    D. 欢聚的时光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爱情与失落。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岳瑞的《兰陵王》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岳瑞更侧重于对爱情的追忆,而苏轼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文学名篇解析》
  • 《李岳瑞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