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水仙花》

时间: 2025-01-19 21:29:05

香静玉盘安,影薄银屏绕。

白石清泉偶遇之,不碍花光小。

唱彻大江东,此意无人晓。

若见湘皋解佩时,我自拌花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水仙花
作者: 文廷式 〔清代〕

香静玉盘安,
影薄银屏绕。
白石清泉偶遇之,
不碍花光小。
唱彻大江东,
此意无人晓。
若见湘皋解佩时,
我自拌花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的清香和优雅,仿佛安静地安放在玉盘上,花影轻柔地映在银屏上。偶然遇见白石和清泉,却并不妨碍花的光彩。歌声飘荡在江水东流之中,这种情意无人能懂。如果能在湘江岸边相遇时,我一定会因花的美丽而感到烦恼。

注释:

  • 香静:指花的香气清幽而安静。
  • 玉盘:形容水仙花的精致和高雅。
  • 银屏:指映衬水仙花的背景。
  • 白石清泉:意指水仙花所处环境的清新与典雅。
  • 唱彻大江东:意指悠扬的歌声传遍大江,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 湘皋:指湘江岸边,解佩时意指相遇时的情景。

典故解析:

  • 湘皋解佩:源于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指的是在优美环境中,与心爱之人相遇的情景,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廷式(约 1780-1850),字子华,号梦游,清代诗人、词人,以清丽婉约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他的诗词常常蕴含着淡雅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卜算子 水仙花》写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清雅生活的时期,水仙花作为一种高洁的花卉,常常被赋予了高雅和孤傲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水仙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追求。开头几句用“香静玉盘安,影薄银屏绕”描绘出一种静谧而清雅的环境,仿佛水仙花在流光溢彩中独自绽放,给人一种心灵的宁静。随后的“白石清泉偶遇之,不碍花光小”,则表现出自然与花的和谐相处,白石与清泉虽是偶然的相遇,但却并不影响水仙花的光彩,反而增添了它的雅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唱彻大江东,此意无人晓”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声音传遍四方,却无人理解其中的深意。最后一句“若见湘皋解佩时,我自拌花恼”则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相遇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执念与烦恼,表现出一种对美和爱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静玉盘安:水仙花的香气清幽,安静地摆放在像玉一样的盘子上,展现出花的高贵。
  2. 影薄银屏绕:花的影子轻柔地映在银色的屏风上,给人一种轻盈之感。
  3. 白石清泉偶遇之:白色石头和清澈的泉水偶然相遇,象征着纯净和清雅。
  4. 不碍花光小:这些偶然的相遇并没有妨碍花的光辉,表现出水仙花的独特和不受环境影响的美丽。
  5. 唱彻大江东:悠扬的歌声传遍了东流的大江,寓意着诗人心中情感的抒发。
  6. 此意无人晓:这种情感无人能理解,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7. 若见湘皋解佩时:如果在湘江岸边的某个时刻遇见心爱的人,描绘出美好的相遇场景。
  8. 我自拌花恼:我会因为花的美丽而感到烦恼,这同时反映出对美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仙花比作玉盘上的珍品,突显其高贵。
  • 拟人:花的影子仿佛在轻柔地环绕,给人以生动之感。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诗人在静谧中思索人生的复杂,展现出对美与爱的执着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花:象征着高洁、优雅与追求美的精神。
  • 玉盘:象征着珍贵与高雅,衬托出水仙的独特。
  • 白石清泉:自然的清新与纯净,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湘皋:意指理想的相遇之地,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静玉盘安”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水仙花
    • B. 清泉
    • C. 白石
  2. “唱彻大江东”表明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快乐
    • C. 愤怒
  3. “若见湘皋解佩时”中的“湘皋”指的是?

    • A. 湘江岸边
    • B. 湖泊
    • C. 山林

答案:

  1. A. 水仙花
  2. A. 孤独
  3. A. 湘江岸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仙子·夜雨寄北》 by 李清照:同样描绘了水仙花的清雅与孤独。
  • 《春夜喜雨》 by 杜甫: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受。

诗词对比:

  • 《卜算子 水仙花》 vs 《水调歌头》 by 苏轼:两首诗都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