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霜 题雪竹画帧为崔劭方作》
时间: 2025-01-04 11:2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霜 题雪竹画帧为崔劭方作
作者:张慎仪 〔清代〕
薄月栖寒,朔猋觉梦,满阶枯翠冥冥。
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
霏过一回晴雪,瘦筠萧槭也愁醒。
忆琴外,玉梅同调,寄语细丁宁。
倚阑。人去后,枝摇琼屑,冷透疏棂。
问平安谁报,依旧亭亭。
横抹苍寒不断,尽幽绝好绘丹青。
增惆怅,春风鸾尾,知更怆吟情。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薄月下,北风带来了梦幻,满阶的枯竹在昏暗中显得更加凄凉。
黄昏时,乌鸦还未归来,空中一片寂静。
雪花轻轻飘过一阵晴雪,瘦弱的竹子和槭树也因此愁醒。
想起琴声之外,玉梅的清音与我共鸣,寄托着细微的思念。
倚靠在栏杆上,等人离去后,枝头摇曳着琼屑,冷风透过稀疏的窗棂。
问谁来报平安,依然是那样挺立。
苍寒的笔触不断勾勒,尽显幽绝美景,堪称丹青佳作。
更加增添了惆怅,春风如鸾尾,知更鸟似乎也在怆吟情怀。
注释
- 薄月:指微弱的月光。
- 朔猋:北风,象征寒冷。
- 冥冥:形容幽暗的样子。
- 霏:指细小的雪花。
- 瘦筠萧槭:瘦弱的竹子和槭树,象征凋零。
- 细丁宁:形容细腻的思念或请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慎仪,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情感,作品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寒冬之际,正值作者身处寒冷环境,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满庭霜》是一首充满忧郁情愫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寒冬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薄月栖寒”引入,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薄薄的月光映照着满阶的枯竹,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寂静,似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进一步加强了孤独的情绪。
在“霏过一回晴雪”中,雪花的飘落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瘦弱的竹子与槭树在雪中显得更加愁苦,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的回忆与寄语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与眷恋,尤其是在“倚阑”一词中,表露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冬雪竹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最终以“增惆怅,春风鸾尾”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邃的情感循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月栖寒:描绘寒冷夜晚的薄月,营造出清冷的意境。
- 朔猋觉梦:北风带来的梦幻,暗示内心的孤寂。
- 满阶枯翠冥冥:满地的枯竹在昏暗中显得更加凄凉,形象生动。
- 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黄昏时分,乌鸦未归,四处寂静,象征孤独。
- 霏过一回晴雪:雪花轻轻飘落,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
- 忆琴外,玉梅同调:回忆琴声与梅花的和谐,寄托思念。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等待。
- 问平安谁报,依旧亭亭:询问近况,似乎一切依旧。
- 横抹苍寒不断,尽幽绝好绘丹青:以苍寒的笔触勾勒出美景,展现艺术的力量。
- 增惆怅,春风鸾尾:春风象征希望与情感的流动,内心的惆怅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霏过一回晴雪”,比喻雪花的细腻。
- 拟人:如“枝摇琼屑”,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倚阑”和“问平安”,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冬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月:象征孤独与凄凉。
- 霏雪:细腻的美与脆弱的生命。
- 寒竹: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 玉梅:象征纯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薄月”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孤独与凄凉
C. 春天的希望 -
“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寂
C. 期待 -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春风鸾尾”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希望与情感流动
C. 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描绘孤独与思乡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表达对历史与时光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 李白与《满庭霜》: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的诗中融入了更多的豪情与对饮酒的寄情,而张慎仪则更显细腻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互联网资源与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