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时 春思
作者: 左锡嘉 〔清代〕
纱窗幽窈,低垂绣箔,裙波微动。
春风独无语,怕惊它花梦。
玉颤钗头双翠凤,
压眉梢似嫌愁重。
年华数红豆,问相思谁种。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纱窗旁,低垂的绣帘轻轻摇动,裙摆微微晃动。春风默默无语,似乎惧怕打扰那花儿的美梦。头上的钗饰像双翡翠的凤凰,轻颤着,眉梢压得低低的,似乎是嫌愁重。岁月如同那红豆一般,问谁在种下这份相思?
注释
- 纱窗:轻薄的窗户,用纱制成,透光但不透视。
- 幽窈:形容环境幽静而深邃。
- 绣箔:绣花的帘子,指窗帘。
- 裙波:裙摆摇动的样子。
- 玉颤:形容饰品轻轻摇动。
- 钗头双翠凤:形容头饰像两只翠色的凤凰。
- 压眉梢:眉毛低垂,似乎被忧愁压迫。
- 红豆:象征相思,因“红豆生南国”而广为人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左锡嘉,清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具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是思念与愁苦的季节。诗人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感受到花的美丽与自身的孤独,因而写下了这首表达相思的诗作。
诗歌鉴赏
《十二时 春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温柔与诗人内心的愁苦。诗的开头以“纱窗幽窈,低垂绣箔”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环境,给人一种温柔而柔和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春风独无语”,则暗示了春天的沉默与孤寂,似乎春风也在顾虑着什么,不敢打扰花儿的梦境。
诗中“玉颤钗头双翠凤”展现了细致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心中的忧愁与沉重。最后的“年华数红豆,问相思谁种”,则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红豆象征着相思,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清新,结合了春天的柔情与内心的愁绪,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纱窗幽窈,低垂绣箔,裙波微动。”: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体现出春天的温柔与宁静。
- “春风独无语,怕惊它花梦。”:春风似乎在默默守护着花的梦境,暗示了诗人的细腻与敏感。
- “玉颤钗头双翠凤。”:对于美的描绘,塑造出一种华丽而又脆弱的形象。
- “压眉梢似嫌愁重。”: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内心的重负,反映出愁苦之情。
- “年华数红豆,问相思谁种。”:红豆象征相思,引发对爱情的思考与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钗头双翠凤”,将饰品比作凤凰,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无语”的特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处理得当,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体内心的孤独,借用自然景象反映人类情感,探索了相思之苦,展现出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纱窗:象征柔和与隐秘。
- 春风: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这里又暗示了无言的孤独。
- 红豆:代表相思,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
诗中“年华数红豆”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相思
C) 亲情
D) 乡愁 -
诗中“春风独无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沉默与忧郁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左锡嘉的《十二时 春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相思的主题,但左锡嘉更侧重于细腻的环境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春天的情怀:古诗词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