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行北塔区,书所见》

时间: 2025-01-08 20:27:36

一夜吹霜薄似敷。

十边新绿更鲜腴。

谁编北塔齐民术,应胜东郊种树书。

儿织竹,妇淹菹。

家家勤俭作冬储。

老人自扫阶前叶,也抵茅柴一稛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行北塔区,书所见》

一夜吹霜薄似敷。
十边新绿更鲜腴。
谁编北塔齐民术,
应胜东郊种树书。
儿织竹,妇淹菹。
家家勤俭作冬储。
老人自扫阶前叶,
也抵茅柴一稛余。

白话文翻译

一夜之间,霜薄得像是轻轻地铺上去。
四周的嫩绿更加鲜艳丰腴。
谁编写了北塔的民间技艺,
应该胜过东郊的种树之书。
孩子们编织竹器,
妇女们在浸泡菹菜。
每家每户都勤劳节俭,准备过冬的储备。
老人自己在扫除台阶上的落叶,
这也能抵得上茅柴的一堆余量。

注释

  • 霜薄:霜的厚度很薄,形容天气寒冷。
  • 鲜腴:鲜艳而丰腴,形容新绿的生命力。
  • 北塔:指代某个特定的塔,可能是地方的象征。
  • 齐民术:古代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 :一种腌制的水草,常用于调味。
  • 冬储:为冬季储备食物。
  • 茅柴:用茅草制成的柴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于南方地区,诗风质朴自然,多描绘乡村风貌和农民生活,关心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汪东游历北塔地区时,受到当地自然景色和民生状态的启发,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赏。

诗歌鉴赏

汪东的《鹧鸪天 行北塔区,书所见》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北塔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中开头的“一夜吹霜薄似敷”不仅描绘了霜降的景象,还暗含了季节更替的感慨,仿佛在提醒人们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通过“十边新绿更鲜腴”,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大自然的复苏与生机,展现了春天的希望与活力。

中间部分提到的“谁编北塔齐民术”,则是对民间智慧的赞美,表明这些技艺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农民生活的丰富和多样。而“儿织竹,妇淹菹”,通过对儿童和妇女忙碌身影的描绘,展示了家庭劳动的和谐与温馨,突显出农民的勤劳与节俭。

最后,诗的结尾提到老人扫落叶,这一画面生动地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足,甚至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幸福交织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夜吹霜薄似敷:描绘秋冬交替时节霜的轻薄,寓意时光的流逝。
  2. 十边新绿更鲜腴:强调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与活力。
  3. 谁编北塔齐民术:提及农民的智慧,反映地方民俗技艺。
  4. 应胜东郊种树书:暗示北塔的技艺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其他地方。
  5. 儿织竹,妇淹菹:描绘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反映生活的忙碌与和谐。
  6. 家家勤俭作冬储:强调农民的节俭与勤劳,准备过冬的食物。
  7. 老人自扫阶前叶:展示老人对生活的态度,宁静而自足。
  8. 也抵茅柴一稛余:表达了即便是小小的劳动成果,也能有所积累。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霜薄似敷”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儿织竹,妇淹菹”则是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乡村生活展开,表现了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赞美了农民的勤劳和智慧,传达了宁静、和谐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季节转变。
  • 新绿: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象征坚韧与灵活的生活方式。
  • :象征自然的循环与生活的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边新绿”意味着什么? A. 生命的复苏
    B. 冬天的来临
    C. 城市的繁华

  2. 诗中提到的“老人自扫阶前叶”体现了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宁静与自足
    C. 对自然的漠视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民生与生活的艰辛。

诗词对比
汪东的《鹧鸪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汪东更侧重于描绘农民的生活与劳动,而王维则更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两者在意境上虽有所不同,但均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乡村生活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