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清都绛阕》
时间: 2025-01-14 09:1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清都绛阕
作者:张孝祥 〔宋代〕
清都绛阕,我自经行惯。
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
宝簪瑶佩,玉立拱清班。
天一笑,物皆春,结得清虚伴。
还丹九转,凡骨亲曾换。
携剑到人间,偶相逢依然青眼。
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
明月下,好风前,相对纶巾岸。
白话文翻译
在清丽的都城,红色的阕楼,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行走。
明亮的月亮挂着星星,无尽的笙箫声在空中回响。
佩戴着华贵的饰品,身材如玉般挺拔,环绕在清雅的班子旁。
天一笑,万物复苏,结交了这清幽的伴侣。
九转的还丹,换了凡人的身体。
我带着剑来到人间,偶然相逢时仍旧是青眼相待。
狂歌醉舞,心中所思又有谁能理解?
在明月下,微风前,我们面对面在岸边。
注释
- 清都:指的是京城,清丽之地。
- 绛阕:红色的阕楼,象征繁华之地。
- 璧月:明亮的月亮。
- 钧天:天空,古代指代神仙之境。
- 宝簪瑶佩:精美的发饰和佩饰,形容女子的美丽。
- 还丹九转:指道教炼丹术,象征长生不老。
- 纶巾:古代士人的帽子,象征文人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君远,号青山,南宋词人,以其词风清新、婉丽著称,尤以“蓦山溪”系列最为人称道。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借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蓦山溪·清都绛阕》是一首充满想象力与情感的词作,张孝祥通过清丽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理想生活。在这首词中,清都绛阕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境界,而“璧月带珠星”的意象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仙境般的感觉。词中所提到的“天一笑,物皆春”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只要心中有春,便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情感的表达上,张孝祥借用道教的“还丹九转”来象征人生的变化与追求,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最后几句“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人们在欢笑中聚会,但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又有多少呢?全诗在欢快与深沉之间游走,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都绛阕,我自经行惯。”——表达了对清丽环境的熟悉感。
- “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描绘了迷人的夜空与音乐。
- “宝簪瑶佩,玉立拱清班。”——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美丽。
- “天一笑,物皆春,结得清虚伴。”——传达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 “还丹九转,凡骨亲曾换。”——暗示人生的变化与追求。
- “携剑到人间,偶相逢依然青眼。”——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相遇的思考。
- “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明月下,好风前,相对纶巾岸。”——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璧,增强了美感。
- 对仗:如“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形成节奏感。
- 拟人:将“天一笑”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更具灵性。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都: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 璧月珠星:代表美好而梦幻的夜晚。
- 宝簪瑶佩:象征女性的美丽与华贵。
- 还丹:代表追求长生与理想的道教思想。
- 明月与好风: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孝祥
- C. 苏轼
-
“清都绛阕”中的“绛阕”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门
- B. 红色的阕楼
- C. 一种花
-
词中提到的“还丹九转”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长久
- B. 喜庆的节日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孝祥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张的作品更多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而李则常常表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词人不同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张孝祥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