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船载酒下江东。
箫鼓喧天浪拍空。
万山紫翠映云重。
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
作笺我欲问龙公。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载着酒水顺江而下,
箫声和鼓声在空中喧闹,浪潮拍打着船身。
万山的紫色和翠绿映衬着沉重的云彩。
我想在岳阳楼上看月亮,却忍不住感受到石首岸边的风。
我写信想要询问龙公。
注释:
- 方船:指平底的小船,适合在江河中行驶。
- 载酒:装载酒水,表明旅行的愉悦和放松。
- 箫鼓:乐器,象征庆祝或欢聚的气氛。
- 万山紫翠:形容山色的美丽,紫色和翠色映衬,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
- 岳阳楼:古代著名的楼阁,代表着高处观景的好地方。
- 龙公:可能指的是水神,传说中的龙王,象征着水的神秘与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约1130-1180),字君雅,号天宇,南宋时期的词人、诗人。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游历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浣溪沙》系列是张孝祥在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之际,诗人可能借此表达对故国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十一 去荆州》是一首描写江南美丽风光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方船载酒下江东",立即带给读者一种轻松愉快的旅行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箫鼓声的“喧天”与“浪拍空”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场景,仿佛能听见那热闹的乐声和感受到波涛的涌动。
接下来的“万山紫翠映云重”则将视线转向壮阔的自然景色,色彩的搭配使得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而“拟看岳阳楼上月”则引入了更深层的思考,诗人希望在高处俯瞰月光,喻示着追寻理想或情感的渴望。
最后一句“作笺我欲问龙公”,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向往,表达了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欲望。这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心灵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船载酒下江东:描绘出轻松自在的游船旅行,酒的意象象征欢愉。
- 箫鼓喧天浪拍空: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示出热闹的场景和生命的活力。
- 万山紫翠映云重:生动的山色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壮美与诗人的细腻感受。
- 拟看岳阳楼上月:引入高远的意象,表达向往与希望。
- 不禁石首岸头风:感受到来自岸边的风,增添了诗意的动感。
- 作笺我欲问龙公:表达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好奇与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运用色彩比喻呈现山水的美丽。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船:象征自由与旅行的乐趣。
- 酒:代表欢乐与放松的心态。
- 箫鼓:象征庆祝与欢聚的氛围。
- 万山紫翠:自然壮丽的象征,寓意生命的厚重与美好。
- 岳阳楼:象征高远志向与理想追求。
- 龙公:自然神秘力量的象征,代表探索与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船载酒下江东”中的“方船”指什么?
- A. 大船
- B. 小船
- C. 渔船
-
诗中提到的“箫鼓喧天”表达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安静
- B. 热闹
- C. 哀伤
-
“拟看岳阳楼上月”中“岳阳楼”象征什么?
- A. 想念
- B. 高远理想
- C. 实际的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对比张孝祥的《浣溪沙》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皆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张孝祥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壮丽的气势。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