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09 00:42:44

虚幌嫩凉生。

庭竹萧疏玉漏清。

何处吹来深夜雨,声声。

故向芭蕉叶上鸣。

睡鸭袅烟轻。

静掩屏山剔短檠。

满耳砌蛩吟不住,更更。

惊破秋窗梦怎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作者: 曹慎仪 〔清代〕

虚幌嫩凉生。
庭竹萧疏玉漏清。
何处吹来深夜雨,声声。
故向芭蕉叶上鸣。

睡鸭袅烟轻。
静掩屏山剔短檠。
满耳砌蛩吟不住,更更。
惊破秋窗梦怎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微凉的风轻轻吹拂,庭院中的竹子摇曳,清澈的滴水声响起。夜雨从何而来,滴落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正如那芭蕉叶上雨点的轻声歌唱。睡在水边的鸭子在轻烟中安静地漂浮,夜静得让人只听到屏风后微弱的烛光闪烁。耳边不停传来蟋蟀的低吟,打破了我美好的秋梦,令我无从入睡。

注释

  • 虚幌:形容轻盈的样子,指微风轻拂。
  • 嫩凉:形容初秋的凉爽气候。
  • 玉漏:指滴水的声音,像玉石一般清脆。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用于描绘雨夜的情景。
  • 砌蛩:指蟋蟀在墙角或地面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慎仪,清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词风著称。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融入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南乡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细腻交织之时。诗人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被打扰梦境的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夜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词的开头,"虚幌嫩凉生"以轻盈的风带出一种初秋的凉意,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庭竹萧疏玉漏清”则通过竹子的稀疏和清脆的滴水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雅致的气息。词中“何处吹来深夜雨,声声”更是将夜雨的细密与清晰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耳边环绕,触动心弦。

而“睡鸭袅烟轻”则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景象,令人感受到一丝安逸。但紧接着出现的“满耳砌蛩吟不住,更更”,则是对梦境的打扰,蟋蟀的吟唱声不断,打破了夜的宁静。这种对比强化了词人在宁静与打扰之间的内心挣扎,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幌嫩凉生:轻柔的风带来清爽的感觉。
  • 庭竹萧疏玉漏清:庭院中的竹子稀疏,清脆的水声响起。
  • 何处吹来深夜雨,声声:不知从何处飘来的夜雨声在耳边响起。
  • 故向芭蕉叶上鸣:这雨声仿佛是在芭蕉叶上轻轻敲打。
  • 睡鸭袅烟轻:水边的鸭子在轻烟中安静地入睡。
  • 静掩屏山剔短檠:夜晚静谧,烛光微弱地闪烁。
  • 满耳砌蛩吟不住,更更:耳边不停传来蟋蟀的低吟,打破了宁静。
  • 惊破秋窗梦怎成:这声音惊扰了我的梦,令我难以入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雨比作乐声,渲染了细腻的感受。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睡鸭袅烟轻”。
  • 对仗:如“静掩屏山剔短檠”,展现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因自然声音打扰而产生的无奈与失落,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清雅,反映诗人的性情。
  • :象征思念与愁苦,代表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象征安宁与自然,展现了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虚幌嫩凉生”中的“嫩凉”指的是: A. 夏天的炎热
    B. 初秋的凉爽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

  2. 在诗中,夜雨声是通过什么意象来形象化的? A. 蟋蟀
    B. 芭蕉叶
    C. 树木
    D. 睡鸭

  3. 诗中“惊破秋窗梦怎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曹慎仪的作品均以夜晚为背景,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曹慎仪则侧重于自然与梦境的交错,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指南》
  • 《古典诗词与现代解读》

通过对《南乡子》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深邃,感受到诗人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