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闻雁》

时间: 2025-01-09 00:53:17

万里织罗云。

断续天边一雁鸣。

试问新秋曾带未,声声。

不管离人不要听。

入耳韵偏清。

枨触闲愁梦不成。

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

已过江南第几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织罗云。断续天边一雁鸣。试问新秋曾带未,声声。不管离人不要听。入耳韵偏清。枨触闲愁梦不成。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已过江南第几程。

白话文翻译:

在万里长空中,云彩如织。天边偶尔传来一声雁鸣。我想问问新秋是否已经来临,声声雁鸣,不管那些离别的人,还是别去听它。耳中传来的音韵偏偏清脆。触动了我满腹的闲愁,梦却再也无法成真。我也在天涯流浪,与他人一样,漂泊不定。不知道我已经走过江南的多少地方。

注释:

  • 万里织罗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像织成的罗衣,广袤无垠。
  • 断续天边一雁鸣:形容远处偶尔传来的雁鸣声,断断续续。
  • 试问新秋曾带未:想要询问新秋是否已经到来。
  • 不管离人不要听:劝说自己不要去听那声雁鸣,似乎是为了避免勾起离愁。
  • 入耳韵偏清:耳中传来的声音清澈而悦耳。
  • 枨触闲愁梦不成:触动了心中的闲愁,却无法成梦。
  • 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我也是漂泊在这天涯的客人,感到飘零无依。
  • 已过江南第几程:不知道自己已经走过江南的多少段路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翰仙,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诗歌写于秋天,诗人正处于旅途之中,受到自然景色和雁鸣的触动,表达了对离别的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南乡子·闻雁》是叶翰仙一首抒情的词作,表达了在旅途中对秋天和离别的感怀。开头“万里织罗云”不仅描绘了辽阔的天空,还暗示了时光的无尽和记忆的缥缈。接着,“断续天边一雁鸣”更是引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这里雁鸣成为了秋天的信使,也勾起了诗人对过往离愁的反思。

诗中对“新秋”的提问,透露出一种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雁鸣声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成为了诗人心中愁绪的催化剂。“不管离人不要听”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自我劝解,表达出一种孤独和对离别情绪的无奈。后面的“入耳韵偏清”描绘了声音的清脆,但这清脆的声音却无法让他忘却心中的愁苦。

整首词在描写中透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漂泊,最后一句“已过江南第几程”更是将旅途与离愁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流浪感。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里织罗云”:描绘开阔的天空,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
    • “断续天边一雁鸣”:形象化的表达,雁鸣声隔着距离,显得更加孤单。
    • “试问新秋曾带未”:诗人对秋的期待和思索。
    • “声声。不管离人不要听”:意识到声音的影响,尝试摆脱情感的困扰。
    • “入耳韵偏清”:声音的清晰让人更加觉察到内心的孤独。
    • “枨触闲愁梦不成”:描绘内心的愁苦,梦境的破灭。
    • “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自我认同与孤独感的加深。
    • “已过江南第几程”:对时光流逝的反思,带有一种失落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用“织罗云”比喻云彩,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如“声声”、“不管离人”,增强了韵律感。
    • 情感的细腻描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
  •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孤独、流浪与季节变迁,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广阔与无尽,表现了旅途的辽阔和诗人的思绪。
  • 雁鸣:引发对秋天的思考,同时也是离别和孤独的象征。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江南:代表着诗人曾经的故乡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里织罗云”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 A. 山
    • B. 云
    • C. 水
    • D. 风
  2. 诗人对“新秋”的提问意味着什么?

    • A. 对秋天的期待
    • B. 对夏天的怀念
    • C. 对冬天的恐惧
    • D. 对春天的向往
  3. “不管离人不要听”中的“离人”指的是?

    • A. 朋友
    • B. 亲人
    • C. 爱人
    • D. 同伴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叶翰仙《南乡子·闻雁》与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但叶翰仙更着重于孤独的内心感受,而辛弃疾则在欢快的氛围中表达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叶翰仙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