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湖中泛月》

时间: 2025-01-09 00:30:01

薄暮泛轻桡。

万顷清波映碧霄。

一片浪花随月泻,滔滔。

暗傍荷香过小桥。

清夜景萧骚。

把酒临轩明月邀。

望里云山浑似画,堪描。

收拾风光付彩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泛轻桡。万顷清波映碧霄。一片浪花随月泻,滔滔。暗傍荷香过小桥。清夜景萧骚。把酒临轩明月邀。望里云山浑似画,堪描。收拾风光付彩毫。

白话文翻译:

在薄暮时分,我轻轻划着小船,万顷的清波映照着碧蓝的天空。一片浪花伴随着月光涌动,滔滔不绝。悄悄地经过小桥,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清幽的夜色让人心绪萧索,我举杯邀月,与明亮的月光共饮。远处云山仿佛一幅画,令人忍不住想要描绘。于是我决定把这美好的风光用画笔记录下来。

注释:

  • 薄暮:指傍晚,天将黑未黑之际。
  • 轻桡:轻便的小船。
  • 万顷:形容水面广阔,像万顷的稻田一样。
  • :流出,倾泻。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清夜:清澈的夜晚。
  • 临轩:在楼台上。
  • 堪描:值得描绘。

典故解析:

“把酒临轩”取自古人常在美景前饮酒作诗的习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在中国文学中,酒常被视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媒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毓秀,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儒家文化盛行的时期。她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尤其擅长表达女性细腻的心理。

创作背景:

《南乡子 湖中泛月》写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乘船游湖,感受自然之美,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湖中夜景,诗人通过轻巧的笔触,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图画。开头以“薄暮泛轻桡”写景,勾勒出夜幕降临时的宁静与优雅;“万顷清波映碧霄”则体现了湖面广阔,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绘了浪花随月流动的美妙场景,展现出自然的韵律与和谐。“暗傍荷香过小桥”更是增添了诗的情趣,荷花的香气与月光交织,使得夜色更显清幽。

“把酒临轩明月邀”句子中,诗人举杯邀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最后,诗人以“收拾风光付彩毫”结束,显示出对美好风景的留恋与向往,意在通过艺术形式将这些美景永恒化。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表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暮泛轻桡:在薄暮时分,乘坐轻便的小船。
  2. 万顷清波映碧霄:广阔的湖面在夕阳下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3. 一片浪花随月泻,滔滔:浪花随着月光涌动,滔滔不绝。
  4. 暗傍荷香过小桥:悄悄地经过小桥,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5. 清夜景萧骚:清幽的夜色让人心绪萧索。
  6. 把酒临轩明月邀:在楼台上举杯邀明月共饮。
  7. 望里云山浑似画,堪描:远处的云山仿佛一幅画,令人忍不住想要描绘。
  8. 收拾风光付彩毫:把这美好的风光用画笔记录下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山比作画,强调其美丽。
  • 拟人:浪花“随月泻”,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热爱,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暮:象征宁静、柔和的时刻。
  • 清波: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 荷香:象征着清新与幽雅。
  • 明月:常常被视为孤独和思念的象征。
  • 云山:象征远方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暮”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诗人是如何邀请明月的?

    • A. 通过吟诗
    • B. 举杯邀饮
    • C. 跳舞
    • D. 吹笛
  3. “万顷清波映碧霄”中的“顷”是什么意思?

    • A. 小块
    • B. 大片
    • C. 片段
    • D. 无

答案:

  1. C. 傍晚
  2. B. 举杯邀饮
  3. B. 大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宗元《小石潭记》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水调歌头》 vs 《南乡子 湖中泛月》

  • 主题:两者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水调歌头》更强调了对人生的思考,而《南乡子》则是对自然美的直接赞美。
  • 风格:范毓秀的词风清新细腻,苏轼的词则更为豪放,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范毓秀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白与苏轼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