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
作者:韩淲 〔宋代〕
蒲叶乱阴雨,
藤花开煖风。
涧流攲岸远,
山逼小亭空。
跃黾疏丛外,
啼莺密树中。
望随桥上下,
行过屋西东。
白话文翻译
在阴雨中,蒲草的叶子纷乱地摇摆;温暖的风中,藤花悄然开放。山涧的水流向远处倾斜,山峦逼近,显得小亭子空荡荡的。青蛙在稀疏的草丛中跳跃,黄莺在繁密的树中啼叫。远望时,目光随着桥上下移动,行人从屋子西侧走到东侧。
注释
- 蒲叶:指蒲草的叶子,常生于水边,常用以描写自然景色。
- 藤花:指爬藤植物的花,代表春天的来临。
- 涧流攲岸:意为山涧的水流向岸边倾斜,描绘出水流的景象。
- 跃黾:黾是青蛙,表示青蛙在草丛中跳跃。
- 啼莺:黄莺在树中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
- 望随桥上下:表示目光随桥的上下而移动,传达出对景物的观察。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自然景象常见于唐宋诗词,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淲(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东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写自然,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在描述阴雨天气中自然的变化,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的美感。
诗歌鉴赏
《即事》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细腻观察的诗作。韩淲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诗的开头“蒲叶乱阴雨,藤花开煖风”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蒲草的叶子在阴雨中摇曳,藤花在温暖的风中盛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春雨中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涧流攲岸远,山逼小亭空”则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涧水倾斜而流,山峦逼近小亭,似乎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绪,给人以思索的空间。诗中“跃黾疏丛外,啼莺密树中”描绘了青蛙与黄莺的生动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最后,诗的结尾“望随桥上下,行过屋西东”则描绘了人们在自然中活动的情景,诗人似乎在观察着来往的人,暗示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清新、恬淡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蒲叶乱阴雨:描写了阴雨天中蒲草的叶子随风摇摆,表现出自然的动感。
- 藤花开煖风:藤花在温暖的春风中开放,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涧流攲岸远:山涧的水流向远方倾斜,表现出自然的广阔与流动。
- 山逼小亭空:山峦逼近小亭,形成一种幽静的环境。
- 跃黾疏丛外:青蛙在稀疏的草丛外跳跃,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啼莺密树中:黄莺在繁密的树中鸣叫,象征春天的活力。
- 望随桥上下:目光随桥上下移动,传达出观察的细致。
- 行过屋西东:行人从西侧到东侧走过,表现出生活的流动性。
修辞手法
- 对比:蒲叶与藤花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涧流、山、亭、青蛙和黄莺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了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叶:象征清新、生命力。
- 藤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希望。
- 涧流:象征流动与变化。
- 小亭:象征宁静与隐逸。
- 青蛙与黄莺:象征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哪个?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跃黾疏丛外”中的“黾”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蛇
- B. 青蛙
- C. 鸟
- D. 虫
-
诗的最后一句“行过屋西东”表达了什么?
- A. 孤独
- B. 生活的流动
- C. 自然的宁静
- D. 远方的思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对比韩淲的《即事》与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韩淲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描述,而王维则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远的哲理。两者在气氛与情感上有所不同,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