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家牡丹已谢小圃忽开两朵皆大如斗戏题二绝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踏青人被色香迷,击壤翁看蓓蕾知。
漏籍谱中无可恨,花开殿后未为迟。
白话文翻译
春游的人被花色和香气迷住了,打着土鼓的老翁则深知花蕾的生长。
在花谱中没有什么可厌恨的,花在殿后开放也并不算迟。
注释
- 踏青人:指春天外出游玩的人。
- 击壤翁:指打土鼓的老者,象征着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与理解。
- 漏籍谱:指花卉的谱系或名录。
- 殿后:指花开在宫殿之后的地方,暗示其地位或时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廷瑞,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对牡丹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反映了他对春天花开的欣喜,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节奏的理解与包容。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诗中得以彰显。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传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开篇描述了踏青者被花香迷住的情景,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接着,诗中提到的“击壤翁”则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他似乎对花开花谢有着更深的了解,代表着自然的智慧与哲理。
诗的后半部分,刘克庄通过“漏籍谱”一词,暗示了对花卉分类研究的深入,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欣赏。最后一句“花开殿后未为迟”,则是对生命节奏的宽容与理解,花开并不需要赶时间,重要的是其自然的过程。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青人被色香迷:描写春游者被花的色彩和香气吸引,体现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击壤翁看蓓蕾知:通过老翁的观察,传达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洞察,暗示智慧和经验。
- 漏籍谱中无可恨:对花卉分类的态度,表达对自然的欣赏,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感到恼恨。
- 花开殿后未为迟:强调花开并不需要急于求成,表达出一种对生命节奏的理解和包容。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踏青人”与“击壤翁”的对比,更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节奏的理解,体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热爱以及对生命过程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美丽、富贵的象征,常用来比喻繁华与美好。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踏青:象征着春游、放松心情与享受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踏青人被色香迷”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活动?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击壤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人
- B. 自然的智慧
- C. 花的美丽
- D. 风的轻柔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花开需要时间
- B. 花开是无意义的
- C. 生命要急于求成
- D. 花开是为了取悦他人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忆李白》(杜甫):同样描写春天的美景与情感。
- 《春望》(杜甫):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时代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在意境上均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情怀,而刘克庄则更注重对生命过程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刘克庄《诸家牡丹已谢小圃忽开两朵皆大如斗戏题二绝》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