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0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代文章道德高,源开苏海接韩潮。
大名岂藉亭为重,遗爱应如社不祧。
薄采蘋繁供野祭,补栽松竹护疏寮。
我来合许陪舆从,六一泉邻薛老桥。
白话文翻译
一代的文章和道德都极高,源头开启于苏轼的海洋,连接着韩愈的潮流。
他的大名岂是因为亭子而显得重要,他的遗爱应该像社稷一样永不废弃。
我轻轻采摘蘋繁来供奉野外的祭祀,补种松竹来保护稀疏的寮舍。
我来这里应该允许陪同,六一泉旁边就是薛老桥。
注释
- 一代文章道德高:指诗人的文章和道德在当代都是极高的。
- 源开苏海接韩潮:比喻诗人的文学源头来自苏轼(苏海)和韩愈(韩潮),意指其文学成就深受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影响。
- 大名岂藉亭为重:诗人的名声并非因为某个亭子而显得重要。
- 遗爱应如社不祧:诗人的遗爱(留下的影响)应该像社稷一样永不废弃。
- 薄采蘋繁供野祭:轻轻采摘蘋繁(一种水草)来供奉野外的祭祀。
- 补栽松竹护疏寮:补种松竹来保护稀疏的寮舍。
- 我来合许陪舆从:我来这里应该允许陪同。
- 六一泉邻薛老桥:六一泉旁边就是薛老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时雨,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文学造诣深厚,尤其在古诗词创作上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薛时雨在孟夏五日独自游览醉翁亭时所作,赠予慧参和尚。诗中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前贤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诗中“源开苏海接韩潮”一句,巧妙地将苏轼和韩愈的文学影响融入其中,显示了诗人对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崇敬。同时,诗中的自然意象如“蘋繁”、“松竹”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代文章道德高:开篇即赞颂诗人的文章和道德在当代都是极高的。
- 源开苏海接韩潮:比喻诗人的文学源头来自苏轼和韩愈,显示了诗人对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崇敬。
- 大名岂藉亭为重:强调诗人的名声并非因为某个亭子而显得重要。
- 遗爱应如社不祧:表达诗人的遗爱(留下的影响)应该像社稷一样永不废弃。
- 薄采蘋繁供野祭:描绘诗人轻轻采摘蘋繁来供奉野外的祭祀,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
- 补栽松竹护疏寮:表达诗人补种松竹来保护稀疏的寮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我来合许陪舆从:表达诗人来这里应该允许陪同,显示了诗人的谦逊和随和。
- 六一泉邻薛老桥:指出六一泉旁边就是薛老桥,增添了诗歌的地理背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源开苏海接韩潮”,将诗人的文学源头比喻为苏轼的海洋和韩愈的潮流。
- 对仗:如“一代文章道德高”与“大名岂藉亭为重”,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前贤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表达了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蘋繁:象征自然和纯洁。
- 松竹:象征坚韧和长寿。
- 六一泉:象征清新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源开苏海接韩潮”一句,比喻诗人的文学源头来自哪两位文学巨匠?
- A. 苏轼和韩愈
- B. 李白和杜甫
- C. 王维和孟浩然
- D. 白居易和刘禹锡
-
诗中“遗爱应如社不祧”一句,表达诗人的遗爱应该像什么一样永不废弃?
- A. 亭子
- B. 社稷
- C. 松竹
- D. 蘋繁
-
诗中“补栽松竹护疏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文学
- B. 自然
- C. 道德
- D. 名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
- 韩愈的《进学解》:体现了韩愈的文学理念和道德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薛时雨的这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前贤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韩愈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