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

时间: 2025-01-01 18:01:18

北地霜浓九月寒,驼裘破晓上征鞍。

也知骨相非麟凤,惭愧州人向掌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地霜浓九月寒,
驼裘破晓上征鞍。
也知骨相非麟凤,
惭愧州人向掌看。

白话文翻译:

北方的土地上霜气弥漫,九月的寒意袭人,
天刚破晓,我披上驼毛外套,骑上征途的马鞍。
我也知道我的资质并不如麒麟和凤凰,
因此感到惭愧,面对众人不敢抬头。

注释:

  • 北地:指北方地区,通常指寒冷的地方。
  • 霜浓:霜气浓厚,形容天气寒冷。
  • 九月寒:九月是秋天,天气转冷。
  • 驼裘:驼毛制作的外套,保暖。
  • 破晓:天刚亮的时候。
  • 征鞍:出征的马鞍,象征旅途的开始。
  • 骨相:指人的资质和气质。
  • 麟凤: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优秀和卓越。
  • 惭愧:感到羞愧。
  • 州人:指当地人,可能是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成就或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个人的感受和对社会的观察,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邢台》这首诗创作于北地,诗人可能在此地经历了严寒的气候,触发了他对自己资质与成就的反思。诗人在出征前的清晨,感受到寒冷天气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审视。

诗歌鉴赏:

《邢台》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北方的寒冷和诗人在破晓时分出征的情景。开头两句描绘了寒霜弥漫的九月,营造出一种凛冽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驼裘”和“征鞍”的意象,表达了他即将踏上征途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在这股勇气的背后,诗人隐含着对自己资质的自省与不安。他用“也知骨相非麟凤”来表明自己意识到与那些杰出人物相比,自己的不足之处,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与自愧。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引入内心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我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惭愧州人向掌看”不仅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自卑,也反映了对外界评价的敏感。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外在的旅途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地霜浓九月寒

    • 描述北方秋季的寒冷,霜气浓厚,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环境。
  2. 驼裘破晓上征鞍

    • 诗人披上温暖的驼毛外套,准备骑马出征,象征着决心与勇气。
  3. 也知骨相非麟凤

    • 诗人自知自己的才华与资质不如传说中的麟凤,流露出自谦的情感。
  4. 惭愧州人向掌看

    • 感到羞愧,不敢直视他人,表现出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麟凤”与自身的对比,强调自卑情绪。
  • 意象:霜、驼裘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环境的寒冷感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在征途开始前的复杂情感,既有勇气又有自卑,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孤独。
  • 驼裘:象征温暖与保护。
  • 麟凤:象征卓越与优秀。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麟凤”象征什么?

    • A. 普通人
    • B. 杰出与卓越
    • C. 荒野的动物
  2.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 A. 旅途艰辛
    • B. 自己的才华不足
    • C. 气候寒冷
  3. “北地霜浓九月寒”中的“霜”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严寒的气候
    • C. 温暖的阳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我的反省,但李白的诗中更强调豪放与饮酒作乐的情绪,而李壁则是沉思与自省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