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口占小诗五首
作者:李壁 〔宋代〕
蝉连夜语不胜清,
欹枕僧窗蜡炬明。
早是宋公怀抱恶,
更禁庭树作离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蝉鸣声清晰而悠长,似乎在夜里也在低声诉说。诗人躺在僧人的窗前,烛光明亮,照耀着他的思绪。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宋公的怀念和不满,尤其是在庭院的树木发出令人忧伤的声音时,似乎更加禁忌了这种离别的感伤。
注释
- 蝉:一种昆虫,夏季时鸣叫,象征着清凉和孤独。
- 欹枕:斜着枕着,形容姿态放松。
- 僧窗:僧人的窗户,暗示诗人可能在寺庙中。
- 蜡炬:蜡烛,象征光明与思绪的照亮。
- 宋公: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宋代的公侯,可能是对某种权力或地位的怀念。
- 禁庭树:暗示被禁止的离别情感,庭院中的树木也成为了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李壁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特征。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常常交织在一起,李壁的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种复杂的情感。在夜深人静之时,蝉鸣与烛光唤起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思索,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描绘了夜晚蝉鸣的清脆,声音如同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既清晰又难以承受。同时,诗人以“欹枕僧窗”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放松的状态,烛光的明亮则象征着思绪的清晰与内心的明朗。
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转向对宋公的怀念和对离别的哀伤,尤其是“庭树作离声”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份情感的沉重。诗人在夜晚的寂静中,既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无法逃避对过去的思念和现实的无奈,从而让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与对情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蝉连夜语不胜清:蝉的鸣叫声在夜间显得更加清晰,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欹枕僧窗蜡炬明:在僧人的窗前,斜靠在枕头上,烛光照亮了四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早是宋公怀抱恶:提到宋公,暗示对某种不满或怀念,表达出对权力的反思。
- 更禁庭树作离声:庭院的树木发出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离别的忧伤,增加了情感的沉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蝉鸣声比作内心的情感,表达孤独与思念。
- 拟人:庭树似乎也在诉说离别的声音,使自然与人的情感相互交织。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夜晚孤独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静谧的环境中对过往的思考与怀念。通过蝉鸣、烛光和庭树的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情感和离别的复杂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象征孤独与清凉,反映内心感受。
- 蜡炬:代表光明与思考,照亮诗人的内心世界。
- 庭树:象征离别与思念,寄托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蝉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孤独
C. 欢乐
答案:B. 孤独 -
诗中“蜡炬”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A. 暗淡
B. 光明与思考
C. 悲伤
答案:B. 光明与思考 -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喜悦
B. 伤感
C. 放松
答案: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与自然描绘人际关系中的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在夜晚的描绘中表达人生的思索与历史的感慨。李白的风格更加豪放,而李壁则显得细腻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便于比较与学习。
- 《诗经》与《楚辞》:了解古代诗歌的风格与意象,丰富对李壁作品的理解。